研究團隊利用機器學習,把太陽能板集結在一張清楚的視覺化圖表上。
整理撰文|林冠廷、陳廷彥
哪裡有太陽能板?這個計畫讓你一覽無遺

再生能源是世界各國未來能源發展的希望,但時至今日,各地都還未能全面呈現太陽能板的分佈圖。這正是DeepSolar計畫要解決的事情 — — 利用機器學習的圖像辨識方法,把這些散落在各家屋頂、後院的太陽能板,完整集結在一張清楚的視覺化圖表上。
在機器經過長期訓練後,研究團隊發現目前機器已經可以有高達九成的辨識準確率,最終也找到147萬個太陽能裝置,他們也把目前的發現做成互動地圖公開上網。他們期待,透過完整的太陽能板分佈圖像,可以讓政策決定者有更詳盡的參考資料。
面對污名,手機App幫助LGBTQ族群防愛滋

羅格斯大學護理學院(Rutgers University School of Nursing)的助理教授Corina Lelutiu-Weinberger的研究團隊最近推出一款防治愛滋病的手機應用程式,要幫助羅馬尼亞飽受污名的同性戀與雙性戀者,改善自己的性與生理健康。
透過這個方便易用的手機平台,研究團隊與LGBTQ族群進行線上諮商。結果發現,受試者在諮商後對於愛滋病的知識都顯著提升,也有更高比率的人進行了愛滋病篩檢。這個手機程式本身也廣被受試者肯定,認為這個計畫讓他們感受到了自我價值。
美國開放資料正式立法,台灣能否跟進?

12月底,美國國會通過《開放政府資料法案》(OPEN Government Data Act),讓開放資料不再只是行政規則,而是即將成為具全國強制力的統一法律。
法案中明文要求美國政府,除了國家安全與個人隱私的考量外,其他資料都應該以機器可讀的開放格式在網路上公開。除了規範資料的使用,該法還規定了聯邦政府內資料長的職務,並要求每個機關內都要有民間推派的代表。
五億小農要轉型,農業改革靠科技

地球人口不斷增長,糧食生產的技術也需要改良,才能因應變化中的需求,邁向精準、高生產與高效率的新農業。不過五億名個別耕種的小農,往往難以接觸新的栽種技術。世界銀行的Martien Van Nieuwkoop投書媒體,指出小農不能被排除在新科技之外。
他表示,開發中國家的小農,可以用自由軟體與開放的硬體架構收集天氣資料以進行預測,或是集體團購新的科技產品,降低成本。至於當中可能產生的執行與倫理問題,則應該由政府介入。
用「透明時間軸」,美國新創讓消費者追蹤食物源頭

當你在超市裡選購食物時,可曾好奇過這些食物都從哪裡來?美國城市農業孵化器Square Roots推出一套新系統,讓消費者只要掃QR Code,就可以進入「透明時間軸」(Transparency Timeline),從種植、收穫到運送過程都一覽無遺。
Square Roots能做到這點,是利用了他們特殊的室內栽植系統,其中包含了能追蹤每一過程的軟體,不但幫助了他們旗下的農民,也助於把蒐集資料、傳遞給消費者。不過,目前這個計畫的規模仍只限於紐約少數幾個地區。
本文章授權條款為以下:
文章發佈 48 小時內,採創用 CC BY-NC-ND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文章發佈 48 小時後,採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3.0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