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抗爭者意識到,現況比起 2014 年的雨傘革命還要嚴峻。
整理撰文|陳廷彥、林冠廷
在中國陰影下,反送中示威者如何抵抗監控系統?
因為中國的監控技術持續升級,反送中運動又直接破壞北京政府的威信,香港抗爭者意識到,現況比起 2014 年的雨傘革命還要嚴峻。在 5 年後的現在,為了避免政府追查金流,香港人現在開始偏好使用現金,搭地鐵時也用零錢買單程票,而不再用好追查的電子票證了。此外,香港人不但彼此提醒少在 Facebook 等個人性高的社群媒體上留下太多痕跡與定罪證據,連上網路也會使用 VPN 等跳板工具,增加追查難度,更將通訊軟體換成獨立、難以監控的 Telegram,使得該工具成為香港區 App Store 最熱門的軟體,然而接著,Telegram 遭受大量 DDos 攻擊,其中一個訊息社群管理員還遭逮捕,不斷找尋、轉換更安全數位方案,是新世代抗爭者必學課題。
印尼,只是去旅遊可能就會被貼上追蹤 QR Code?
就如同多數國家,我們在入住旅館時通常要出示護照並留存影片,有時搭乘長途交通工具時也要證明自己的身分。不過印尼政府覺得這樣還不夠,他們規劃在外國人入境時,於護照貼上QR Code 條碼,並提供給交通運輸、旅館等業者掃描工具,只要旅客使用相關服務,就要掃描條碼,而中央政府也會直接收到外國人的行蹤資訊。印尼出入境管理局局長向媒體表示這套系統正在開發,但並沒有透露其進度和應用時程。
如何讓機器人有照顧老人的能力?從學習孩子開始
為了讓機器人 AI 在需求日益漸增的長照服務中有更多派上用場的機會,我們首先要讓機器人有基本的生活技術,也就是說要讓機器人更像人類。英國 Aberystwyth 大學的講師 Patricia Shaw 指出,與其讓機器人直接學習複雜的成人心智,不如從 0 歲的孩童開始學起,並習得最基本的人類意識。最早期人類發展是控制身體的協調能力,而機器人也應該如此,在習得協調身體之後,機器人的下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透過遊戲了解世界的運作。
拯救地球環境危機,AI 也可以參一腳
面對氣候變遷,當前正夯的人工智慧可以做些什麼?賓州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David Rolnick 在Google Brain 共同創辦人 Andrew Ng、Deepmind 執行長 Demis Hassabis 等眾多 AI 名人的協助下,最近發表了一篇研究,其中就提出了十大建議,希望運用 AI 技術進行更有效率的各類館立,包括改善電力預測、發掘新能源、優化貨運系統、降低電動交通工具成本、降低建築物的能源損耗、更精確地測量電力損耗、最小化供應鏈的碳排放、規模化精準農業、追蹤濫墾、改變消費行為。
CIA 檔案大公開,媒體邀請公民加入調查
2016年,美國媒體 MuckRock 打贏了資訊自由法的官司,迫使美國中情局(CIA)必須公開過去 70 年間,約一千三百萬筆的機密文件。這些資料都已彙整在 CIA 的網站上,利用這筆資料,MuckRock 已經撰寫了接近 300 篇報導,他們也根據這些經驗統整了實用的搜尋指南,並開始邀請讀者一起加入調查。讀者可以根據他們的建議瀏覽資料,如果有什麼有趣的發現,都可以透過線上表單或 email 等方式回饋給 MuckRock。
本文章授權條款為以下:
文章發佈 48 小時內,採創用 CC BY-NC-ND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文章發佈 48 小時後,採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3.0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