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透漏喜好,仍然可以追溯回你身上。

整理撰文|陳廷彥、林冠廷

匿名處理過的資料就沒有隱私問題?你太低估數位資料的力量

Photo credit by TheDigitalArtist

生活在網路世代的我們,常上網解決各類大小事,雖然個人資料需經過匿名化處理之後,政府或私人公司才能上傳到不同的資料庫中進行其他用途。但是你揭露的其他資訊,甚至是只透漏你的喜好,仍然可以追溯回你身上。倫敦帝國學院和魯汶大學共同開發出一個機器學習程式,,他們以美國人口普查等五個資料庫分析,證實即使資料隱去人的姓名,只公布一個人的郵遞區號、生日與性別,仍然有81%的可能性直接追溯回這個當事者。也就是說只要不仔細閱讀該公司的隱私條款,你便有可能已同意提供一些匿名健康資訊給商業公司,,且因此讓第三方有機會找到你的健康資料,而這個學習程式目前也開放讓英國和美國的公民試查自己的紀錄是否外洩,此服務特別取名為「獨特到無法隱藏」(Too Unique To Hide)揭示數位時代資料無隱私的大威脅。目前,已經有研究著手於此,開發出更複雜的機制隱藏個人隱私,並試圖改善美國人口普查的資料庫安全。

手機中最暖心的應用軟體,媒合視障者與他們的「眼睛」

Photo credit by JESHOOTS-com

身心障礙人士的需求往往被科技邊緣化,視障者也是一例。Hans Jorgen Wiberg 在2015 年開發了「你是我的眼」(Be My Eyes)應用程式,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你是我的眼」媒合視障者與志工,開啟手機鏡頭,讓志工透過語音說明相機所看到的事物,協助視障者獨自日常生活。英國衛報作者Erum Salam 實際嘗試「你是我的眼」,並幫助一位巴基斯坦人閱讀甜點調理包上面的指示文字。「你是我的眼」上線一天內就募集了一萬名志工,現在已經超過百萬;實際使用的視障者也有十幾萬人。

在中南美洲,人民資訊近用的現況是怎麼樣的?

Photo credit by Global Right to Information Rating (CC BY-NC-SA 3.0)

「人民有知的權利」是民主運作的基礎,但要讓資訊公開確實產生監督政府的效果,卻並不容易。在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LAC),情況又是怎麼樣的?在這個區域的 33 個國家中,有 23 個國家有資訊近用權的相關法令——其中最近一個立法的是中華民國的邦交國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Saint Kitts and Nevis)——這似乎顯示政府的透明度正在提升。

然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該區域的負責人 Luis Felipe López-Calva 指出,光是資訊公開是不夠的,還得要資訊得到宣傳、並且有相應的課責機制,才能讓資訊真正產生監督的效用。此外,晚近不實資訊的氾濫也造成了新的危機,這可能讓資訊在傳播過程中被扭曲,而使得資訊原本可能產生的好處被抹消。

開放資料能如何應用?經濟部聯合亞洲各國舉辦競賽

Photo credit by Taipei Computer Association

經濟部工業局與日本、韓國、泰國合作,合辦第五年的「亞洲資料創新應用大擂台」競賽,邀請參賽者以「智慧生活」為主題,發想各種開放資料的應用,博取今年大獎。此外,微軟、PCHome、技嘉、天氣風險、HERE 地圖等公司也提出了不同的主題,讓參賽者可以不同面向發想應用。本次活動由台北市電腦公會承辦,不只工程師可以參加,競賽同樣歡迎資料科學家、設計師一同參與。

除了地圖、旅遊書,造訪韓國的你還可以上網與真人對話,取得旅遊資訊

Photo credit by 8minwoo

前三星員工 Scott Barrow 與 Jungwon Yang 經過幾年來回造訪美國與韓國的經驗,開發出了一套旅遊軟體「Sidekick」,讓旅客能以真人對話的形式,取得一切韓國的旅遊資訊。這個軟體支援英語、日語和韓語,每天的費用是美金20元,支付之後就可以在早上七點至下午五點之間與真人線上聊天,除了餐廳推薦、文化問題之外,也提供即時翻譯服務。「Sidekick」接下來的服務範圍將會拓展到日本等國家。


本文章授權條款為以下:
文章發佈 48 小時內,採創用 CC BY-NC-ND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文章發佈 48 小時後,採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3.0 台灣。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