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 林冠廷 | 編輯 / OCF Lab

Photo credit: COSCUP@Flickr, CC BY-SA 2.0

臺灣最知名的開放原始碼社群研討會 COSCUP 即將在週六於臺灣科技大學登場,與去年相同的 14 軌滿滿議程,從基礎到進階、演講到工作坊,涵蓋的領域包含了 MySQL、openSUSE、OpenStreetMap、LibreOffice 等,而當紅的區塊鏈與機器學習議程數量自然不在話下,豐富內容令人看得眼花撩亂。如果讀者還沒安排好聽講行程,以下介紹絕對能讓你馬上列好必聽 清單!

今年度 COSCUP 邀請了兩位推動開源享譽盛名的「大人物」,他們在開源社群的長期經驗絕對值得一聽。這兩位分別是社群與 Mozilla 主導的程式語言 Rust 核心成員 Steve Klabnik,以及Google AI 量子軟體工程師葉平。

第一位「大人物」Steve Klabnik 的講題是「在 Rust 核心團隊中的五年回顧」。曾經參與過熱門專案 Ruby 與 Ruby on Rails 開發的 Klabnik,長期參與開源計畫,對教學也相當有熱忱。加入 Rust 之後,Klabnik 與社群夥伴合著了入門書《The Rust Programming Language》,目的就是要讓學習者學會如何在不同領域使用 Rust。本次來到 COSCUP,Klabnik 將演講對象設為初學者,主要解釋 Rust 的前世今生,並分享開發過程中的成功故事。此外,如果讀者對 Rust 特別有興趣,星期六在 IB301 室更有一整天的 Rust 議程。

另一位「大人物」葉平,出身臺灣,進入美國 Google 工作後,跨海回臺進行演講。葉平是 COSCUP 共同創辦人,活躍於開源社群數年。身為臺大物理博士的他,學術成就豐富,更曾在臺大任物理系客座助理教授。葉平於 Google 的 AI 量子實驗室擔任工程師,許多人將量子技術視為資訊科學的重要未來,量子跨過傳統電腦的二進位機制,可以大幅提升運算效能。這次葉平回到 COSCUP,將會介紹量子程式的特色,還會帶領聽者認識許多大學爭相使用的 Google 量子程式框架 Cirq。

當然,開源社群的豐富議程遠遠不止這些。

今年的 COSCUP 將帶來豐富的社群軌演講,例如 g0v 的社群軌中,長期參與者律師侯宜秀針對各個子社群、任務小組分別運作的過程中,是否可能與 g0v 開放精神產生相左立場提出觀察。他將在「協作的規則:沒說出口的最重要?」議程,分享社群裡各個專案、法人、小組之間的協作關係;並討論沒有人能代表 g0v 的情形下,又該怎麼闡述 g0v 而不至於被特定「沒有人」代言?一連串精彩社群經營與共識探討值得一聽。

而從資訊工程跨入媒體經營的鏡傳媒 READr 總編輯簡信昌,想要討論媒體事業如何在獲利的同時維持公共性。他在「從 open source 取經的媒體經營模式」中用開放原始碼的歷史為鑑,希望媒體可以於看似「做功德」的開放前提中求生存。

本屆 COSCUP 還有跨越東亞的多個國際社群合作議程。因為台灣、香港、日本、中國地緣相近,彼此也共享文化特色,可以相互帶來啟發與增益。例如香港議員莫乃光在當地反送中運動的同時,將會分享「由 Open Data 至 Open Tech:香港的開源及開放數據與網絡動員的關係」,把社會運動融入開源討論之中。而這次 COSCUP 與香港開源年會(HKOSCon)合作的其中一個議程「阿公阿嬤可以是開放社群的新力量!」呼應了臺灣與香港共同面對的高齡議題,講者 Kingman Leung 透過推動「長者資訊科技」,為開源專案帶來源源不絕的活力,也讓更多人找到生命的樂趣。

此外,日本開源研討會(OSC)的議程裡,日本中央大學教授 Jun lio 會在「TWtrends: a System to Visualize the Twitter Trends in a Particular Region」議程,以東京為例,分享如何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特定地區的社交媒體趨勢。與中國開源年會(COSCon)的合作中,中國講者帶來的「在滴滴是如何做开源的」、「中国大陆大型企业内外部开源现状和未来」,則是員工從騰訊、滴滴等巨型中國企業的角度,談企業開源的背景與執行情況。

看完三大面向議程介紹,等不及週末到來了嗎?不過請謹記,場內活動只是 COSCUP 魅力的一部分。目前任職於開放文化基金會的本屆 COSCUP 總召李欣穎就強調:「COSCUP 是四成聽演講、六成交朋友的活動。」演講廳外設有許多社群與公司的攤位,聽講之餘不妨四處走走,廣結社群好友吧。

即使沒有拿到門票,COSCUP 還是歡迎大家參觀各個攤位,不需出示入場憑證就能享受到這個臺灣最大開源盛會的精髓。如果讀者擔心在家帶小孩參加不了活動,今年COSCUP 開始試辦托育服務,讓大人聽議程,孩子同時也能在小木屋中玩得盡興。若本人真的無法到場,部分場次仍然有線上直播或錄影存檔,讓所有人都能參與。


本文章授權條款為以下:
文章發佈 48 小時內,採創用 CC BY-NC-ND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文章發佈 48 小時後,採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3.0 台灣。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