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個資帳密遭竊、病毒入侵,選對瀏覽器好處比你想得多。
整理撰文|陳廷彥、林冠廷;編輯|耿璐、郭景晏
德國政府最新測試,證實 Firefox 最安全!

德國政府主掌資安的機構「聯邦資訊安全辦公室」(Bundesamt für Sicherheit in der Informationstechnik)最近測試了 Firefox、Chrome、Internet Explorer, and Edge 等主流瀏覽器的資訊安全程度,發現只有 Firefox 符合所有基本的資訊安全要求。其它三個瀏覽器都未達到的基本要求,包括沒有支援 master password 密碼管理機制、沒有阻擋透過遙測收集個人資料(telemetry collection)的選項,以及缺乏組織透明度等。
鼓勵政治參與的公民科技,是否潛藏不平等?

線上的政治參與,是否和線下一樣不平等?
英國公民科技組織 mySociety 分析旗下服務 WriteToThem 的使用數據,發現確實如此。WriteToThem 是一個方便人們聯絡選區民意代表的線上服務,只要輸入郵遞區號,就可以找到民意代表並寄信給他們。mySociety 發現,在透過 WriteToThem 寫信給國會議員的民眾當中,有 60% 是男性,有 60% 過去曾經寫信給議員,此外有較高就業率和收入的地區,民眾寫信的比例也較高,來自最貧困地區的信件僅占比 7%。不過 mySociety 也發現,如果是用 WriteToThem 聯絡地方民代,整體的政治參與情況就更平等。
非洲公民科技組織與媒體、政府一起辦資料新聞工作坊

非洲最大公民科技組織 Code for Africa 與奈及利亞新聞社(News Agency of Nigeria)、奈及利亞政府合作一起舉辦工作坊,培訓新聞媒體工作者,如何有效利用官方的統計資料撰寫報導,喚起人民對於社會問題的重視。
訓練課程的內容包含如何解讀與發掘有趣的資料、將新聞中所需資料圖像化/視覺化呈現等。培訓過程也介紹許多工具,如: Code for Africa 與奈及利亞政府合作推出的資料地圖 HURUmap,可嵌入此地圖到各式網站頁面和下載資料,或將以表格型式下載地圖展示的各類資訊進行比較。
從今年八月開始,這場活動已經訓練了多達 72 名來自各地的記者;兩年內更多達 1400 名記者完成培訓,並建立社群,交流發展數位新聞技能。
116 個國家共組開放資料聯盟,要讓糧食永續生產

在人口持續增長、氣候劇烈變遷,水資源又逐漸耗竭的情況下,如何穩定供應未來的糧食,已經變成全球關鍵的議題。在這樣的情況下,來自 116 個國家的 900 多個政府、非營利組織與公司共同成立了「國際農業與營養開放資料組織」(GODAN, The Global Open Data for Agriculture & Nutrition),希望透過共同開放與分享彼此的資料,在減少糧食浪費並提高糧食生產效率的同時,也能保護環境、小農權益。
如:非洲、東南亞國家小農,常因通信設備不足,導致務農的實務困境無法及時回報農業合作社、地方政府;然在 GODAN 與在地農業協會合作下,發放免費平板給農戶,不僅增加回報區域性農業問題的效率,官方更可分享統計數據、農業知識、管理方法等給農民,達成良好溝通。
全世界福利國家自動化,窮人的處境更加難堪

在世界各地,社會福利已經開始日漸自動化。政府聲稱用機器取代人力,可以讓福利支出更有效率、把資源分給最有需要的人。然而《衛報》三個月的調查報導卻發現,因 AI 資料庫來源偏頗、機械故障、或僅以數字做為唯一指標,無法依個案的緊急和貧困程度做出相應處置,「數位化」的福利國家往往讓弱勢群體的處境更加困難。
舉例來說,美國伊利諾州政府透過科技計算,要求民眾返還過去三十年來「多拿的」社會福利;而在澳洲,政府也透過有缺陷的演算法,在沒有告知的情況下自動停止了上百萬筆福利支出;甚至在印度,有底層貧戶需使用指紋感應,才能獲得政府補助的糧食,然因機械故障問題無法感應指紋,導致他長期斷糧,最後餓死。這都顯示全球的「數位反烏托邦」正在成形,而窮人正是新秩序中的最大犧牲者。
本文章授權條款為以下:
文章發佈 48 小時內,採創用 CC BY-NC-ND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文章發佈 48 小時後,採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3.0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