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創新詞「infodemic」,意指大量真假難辨資訊,擾亂民眾對疫情評估。
整理撰文|陳廷彥、林冠廷;編輯|郭景晏
武漢肺炎揭示了新的資訊傳遞時代

社群媒體為當代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資訊傳播能量。武漢肺炎疫情當頭,或真或假、大量夾雜錯誤知識、過時資訊的消息,蔓延在各個網站、社群媒體、訊息群組間,不僅讓人不知所措,更加重恐慌、污名與歧視。世界衛生組織把此類現象稱為「資訊疫情」(infodemic)。
不過,新的資訊傳播途徑,也平等地展示出居民在疫情蔓延過程中的日常,製造與威權國家的宣傳機器抗衡的契機,並在國家執政者的施壓下,為平民構築一個得以哀悼與發聲的空間,使未來的生活仍存希望。
比直接說「自殺」還危險,新研究分析自殺傾向者常用詞彙

心理健康支援組織「危機訊息專線」(Crisis Text Line),自 2013 年成立以來,致力於利用資料庫與人工智慧,改善諮詢者心理狀態和避免其結束生命。經調查一億多則文字訊息後,發現使用藥物的表情符號(💊)、哭泣符號(😭)、excedrin(止痛藥)等關鍵詞者,威脅自我生命的可能性比起使用「自殺」一詞來得高。該組織期望藉此研究,在自殺防治的文字諮詢服務中,篩選出高風險對話並即時媒合諮詢專員,讓更多生命可以留在世上。
隨著開源軟體日漸商業化,「Copyleft」授權日漸衰微

軟體授權管理平台 WhiteSource 最近發布了一份報告,指出 MIT、Apache 2.0 等寬容(permissive)的開放原始碼授權,已經漸漸取代 GPL、LGPL 等要求使用後需以相同授權開放傳播的「Copyleft」授權。
WhiteSource 檢視超過 4 億個開源軟體、1 億個開源檔案之後發現,相比於 2012 年還有 59% 的軟體使用「Copyleft」授權,到了 2019 年只剩下 33%。由於「Copyleft」授權時常不相容於專有的商業軟體,這樣的趨勢可能反映了開源軟體日漸向商業公司靠攏的現況。
結合社區地標的開源裝置,能解決非洲的教育問題嗎?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全球至今仍有超過兩億五千萬孩童無法接受教育,這樣的情況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格外嚴重。
來自辛巴威的人工智慧專家 William Sachiti 因此利用開放原始碼的 Raspberry Pi,開發出了教育軟體「知識之樹」(Trees of Knowledge),只要在社區中的大樹或是其他地標安裝,半徑 100 公尺內的居民透過手機或電腦,就都可以免費使用裝置內預先載好的教育資源。目前撒哈發以南的非洲,智慧型手機使用率已達 23%,未來五年期許提升至 39%,知識之樹的研發與改造,意圖搭上此波網路與手機普及潮,同步解決數據費用高昂、離校區過遠等致使孩童失學的問題。
面對貪腐,阿富汗從公開採購資料做起

阿富汗一直以來都深受貪腐問題困擾,而公共採購更是充滿醜聞與弊案。2014 年新任總統 Ashraf Ghani 上台後,積極推動公共採購的改革。他邀請民間團體加入公共採購委員會(National Procurement Commission),也在世界銀行的協助下建立了線上採購系統 Afghanistan Government Electronic and Open Procurement System,把公共採購的檔案和契約上網公開,也提供使用者視覺化與線上分析的功能。五年下來,阿富汗政府在採購上省下的金額已上看 7 億美元。
本文章授權條款為以下:
文章發佈 48 小時內,採創用 CC BY-NC-ND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文章發佈 48 小時後,採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3.0 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