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訪 LASS 社群創辦人哈爸,在空氣與水文等環境監測面,民間開源社群如何突破儀器與技術藩籬,向政府伸出合作之手,興起公私單位、政府部門之間的協作風氣。
作者:林冠廷 | 編輯:OCF Lab
在過去,環境監測受限於儀器成本與專業技術,往往需要仰賴政府或學術單位執行,而環境監測的成果資料,也屬於這些單位所有。到了當代,環境監測的硬體透過開源方式釋出,不僅降低成本與技術門檻,更因其互助分享的特性,讓普羅大眾也可以參與環境監測--遍佈全臺的「空氣盒子」就是最著名的案例。
特訪 LASS 社群創辦人哈爸,在空氣與水文等環境監測面,民間開源社群如何突破儀器與技術藩籬,向政府伸出合作之手,興起公私單位、政府部門之間的協作風氣。
作者:林冠廷 | 編輯:OCF Lab
在過去,環境監測受限於儀器成本與專業技術,往往需要仰賴政府或學術單位執行,而環境監測的成果資料,也屬於這些單位所有。到了當代,環境監測的硬體透過開源方式釋出,不僅降低成本與技術門檻,更因其互助分享的特性,讓普羅大眾也可以參與環境監測--遍佈全臺的「空氣盒子」就是最著名的案例。
COVID-19 延燒第二年,現實生活拉開距離,只能靠網路維繫經濟、社交、教育運轉。此份報告整理極端環境下網路的健康與不健康項目,並提出「治療」處方箋,期許從根本改善網路環境。
作者:陳廷彥 | 編輯:OCF Lab |
COVID-19 疫情蔓延、社交距離成為常態的 2020 年,網路對於人們生活的影響變得前所未有地巨大。網路讓許多人在無法面對面相處的情況下得以維持日常運作,但與此同時,許多既有的偏見藉由網路造成更深刻的壓迫、科技巨頭的壟斷權力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Mozilla 基金會近日出版了年度《網路健康報告》(Internet Health Report),指出當前的網路世界在這種極端處境下的缺陷與許諾。
本文將摘要兩項報告中的網路不健康狀況。
別再抖內無良廠商!APP 掃條碼,輕鬆看製造商違規紀錄,購物+支持環境正義一兼兩顧!
文/陳廷彥、林冠廷 (OCF Lab)
當你走進商店,想從琳琅滿目的餅乾堆中選出一包時,是否希望自己用血汗錢支持的品牌,願意投注心力在環境友善的製造程序上,而非造成工業汙染,對臺灣這座小島添更多麻煩?
對多數消費者來說,即使想抵制有污染前科的廠商,卻礙於難以在消費當下了解企業過往的所作所為,只好作罷。試想,當你站在琳瑯滿目的貨架前,有多少耐心仔細查詢企業的裁罰資料?
MyData Taiwan 發起專案,用 APP 記錄健康與行動足跡,不靠政府電子圍籬,防疫也能滴水不漏!
文/陳廷彥 (OCF Lab)
防疫與個人隱私的衝突,是近期各國面對 COVID-19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時都必須面對的難題。台灣的「電子圍籬智慧監控系統」透過基地台訊號追蹤隔離者的行蹤,雖然監控程度已經比許多國家輕微,但仍引發侵犯隱私的疑慮。隨著全球疫情逐漸趨緩,高密度的監控是否仍然必要?有什麼可以進一步降低政府監控的防疫方式嗎?
系統監測+資料圖像化,地圖式呈現空汙數值與分佈!
整理撰文|陳廷彥;編輯|開放文化基金會
在自造者(maker)的年代,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親身動手做,參與改造社會。2015 年,出身晶片設計公司的哈爸出於這樣的想法,發起了 LASS(Location Aware Sensor System,環境感測器網路系統)社群,透過開放原始碼的方式,號召全台各地的 maker 一起架設感測裝置、投入環境監控。
運用開源軟、硬體技術,連結小農與科技人,打造更友善的農食環境。
整理撰文|林冠廷;編輯|開放文化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