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Aiya & Lulu Keng / 編輯:OCF Lab
一年以前,全球應該沒想到,線上會議會成為工作的主要模式,除了內部討論、夥伴分享必須使用線上會議亭台,當確定全球都深陷 COVID-19 疫情且短期解封無望後,全球各大小研討會、講座、活動也在 2020 下半年集體在網路世界爆發。

所有中文文章
撰文:Aiya & Lulu Keng / 編輯:OCF Lab
一年以前,全球應該沒想到,線上會議會成為工作的主要模式,除了內部討論、夥伴分享必須使用線上會議亭台,當確定全球都深陷 COVID-19 疫情且短期解封無望後,全球各大小研討會、講座、活動也在 2020 下半年集體在網路世界爆發。
林冠廷 / OCF Lab
從職業需求的尋找配圖,到娛樂用途的梗圖改作、迷因圖散播,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利用網路圖片的經驗,但,你可曾注意過圖片的授權?若違反授權條款,甚至可能吃上官司。CC 授權讓使用者放心使用圖片,同時保護創作者的權益,更棒的是,「CC 搜尋外掛」(CC Search Extension)可幫助使用者迅速找到符合使用需求的授權圖片。
作者:林冠廷/ OCF Lab
明尼蘇達大學感染疾病研究與政策中心網站指出,美國監獄在截至 2020 年 6 月 6 日之前,共有 4.2 萬筆 Covid-19 病例,是當時全國整體染病率的 5.5 倍;禍不單行的西岸俄勒岡州、加州等地更面臨森林大火。在一篇紐約時報的報導中,描繪監獄裡極不人道的場景:囚犯被迫轉移到其他已經人滿為患的監獄,肩並肩睡在行軍床或地板上,無論食物、淋浴與廁所都面臨短缺。
即使沒有 Covid-19 和天災帶來的影響,美國的監獄也面臨收容人數過多,難以提升品質與管理機制。
打疫苗會不會一輩子輪不到我?消除民慮,OGP 組織力倡開放疫苗採購流程和公眾問責,讓資源分配透明化。
整理撰文|陳廷彥、林冠廷;編輯|OCF Lab
林冠廷 / OCF Lab
很不幸的,歷經 2020 年一整年,COVID-19 疫情仍未停歇,許多國家每日仍有大量確診病例,距離品質穩定的疫苗普及到各國的目標仍有一大段路要走。美國、巴西、印度等大國每日增加上萬名新病患,但在這麼嚴峻的時刻,仍然有一群人堅持在線上籌辦研討會,不讓知識交流被疫情影響。其中由一群資料分析同好者組成的「csv,conf」研討會,就在去年(2020) 5 月中旬舉辦第一次線上會議,更在會後以 CC BY 4.0 的授權釋出一份經驗甘苦談(原文與作者署名請參考此頁),幫助其他人籌辦線上會議。
中國的監控情結顯然領先反烏托邦電影幾十年。自 2012 年習近平推動社會「正能量」運動起,數萬支監視鏡頭便架在監獄、學校與養老院中,關照著人民的一舉一動,甚至號稱可預測罪犯、問題學生的危險行為。
整理撰文|陳廷彥、林冠廷;編輯|OCF Lab
特訪 LASS 社群創辦人哈爸,在空氣與水文等環境監測面,民間開源社群如何突破儀器與技術藩籬,向政府伸出合作之手,興起公私單位、政府部門之間的協作風氣。
作者:林冠廷 | 編輯:OCF Lab
在過去,環境監測受限於儀器成本與專業技術,往往需要仰賴政府或學術單位執行,而環境監測的成果資料,也屬於這些單位所有。到了當代,環境監測的硬體透過開源方式釋出,不僅降低成本與技術門檻,更因其互助分享的特性,讓普羅大眾也可以參與環境監測--遍佈全臺的「空氣盒子」就是最著名的案例。
原著|Creative Commons by Victoria Heath、Scann 原始文章連結
翻譯|孔德晴、編輯|開放文化基金會(OCF)
背景圖|File:OpenGLAM-logo.png by 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 CC BY 3.0
總體來說,2020 年顯然沒那麼順遂。但這篇文章不是要把焦點放在去年經歷過(或是進行中)的各種災難,而是要向大家報告去年的一則好消息:這是一則關乎協作、創新、創意的故事;關乎現在,也關乎文化遺產的開放取用。
2020 年初,“Open GLAM” 這個開放包含 Galleries 美術館 、Libraries 圖書館、Archives 檔案館與 Museums 博物館等典藏機構文物的倡議,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經過包括 Creative Commons (CC) 團隊、CC 全球社群網絡、維基媒體基金會和其他組織成員們多年的通力合作下,史密森尼學會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在 2020 年 2 月 26 日公開宣佈,將把超過 280 萬張 2D 和 3D 數位影像,以及近兩世紀收藏的資料透過 CC0 授權釋出到公眾領域。這成果來自名為「史密森尼開放取用」(Smithsonian Open Access) 的新計畫,在史密森尼學會內容與傳播策略執行長 Effie Kapsalis 匯集多年倡議經驗於 2016 年推出的成果報告中所述,這計劃是跟隨著其他各大大小小典藏機構的腳步而完成的。
COVID-19 延燒第二年,現實生活拉開距離,只能靠網路維繫經濟、社交、教育運轉。此份報告整理極端環境下網路的健康與不健康項目,並提出「治療」處方箋,期許從根本改善網路環境。
作者:陳廷彥 | 編輯:OCF Lab |
COVID-19 疫情蔓延、社交距離成為常態的 2020 年,網路對於人們生活的影響變得前所未有地巨大。網路讓許多人在無法面對面相處的情況下得以維持日常運作,但與此同時,許多既有的偏見藉由網路造成更深刻的壓迫、科技巨頭的壟斷權力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Mozilla 基金會近日出版了年度《網路健康報告》(Internet Health Report),指出當前的網路世界在這種極端處境下的缺陷與許諾。
本文將摘要兩項報告中的網路不健康狀況。
一改 4G 硬體至上舊觀念,5G 聚焦軟體與雲端技術,開啟競合共享的風氣,讓「開放原始碼」專案蔚為風行。
整理撰文|陳廷彥、林冠廷;編輯|OCF 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