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婷宇 / OCF Lab
隨著台灣的民主進程不斷往前推進,政府單向的政策佈達、諮詢特定專家學者意見等舉措,都不再能滿足公民參與政治的渴望,呼籲「開放政府」的聲浪因此日漸增強。儘管政府有些許嘗試,不少公民仍覺得政府並未將民眾真正納入政策討論,甚至有淪為「洗白式開放(OpenWashing)」之虞;對第一線公務員而言,除了增加工作量,有時還得直接面對民眾的不滿,十分受挫。
究竟要如何落實開放政府?獨自摸索難免會多走冤枉路,所幸有「開放政府夥伴聯盟(Open Government Partnership,簡稱 OGP)」,集合各個有志推動開放政府的國家交流經驗,並透過標準化的評審機制督促各國政府落實行動方案。臺灣雖非會員國,但去年(2020)以 OGP 標準推動行政院和立法院兩份國家行動方案,完成的正式方案也於今年公布。
OCF Lab 暨介紹 OGP 的成立背景、運作機制、國發會推動的行動方案架構,以及立法院在 OGP 架構下推動的開放國會之後,推出第三篇文章。本文從 OGP 之於台灣先前推動的開放政府措施的意義開始介紹、帶到台灣以 OGP 標準推動開放政府的創新與待改善之處為何,並分析 OGP 為台灣帶來的影響。

圖片來源:OCF 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