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礙於國際情勢,臺灣仍不得加入 OGP 開放政府夥伴關係組織,OCF Lab 記者依然以個人身分參與一年一度的高峰會,取經南韓,為臺灣開放政府的未來捎來些許建言。
作者:陳廷彥、林冠廷| 編輯:OCF Lab|

雖礙於國際情勢,臺灣仍不得加入 OGP 開放政府夥伴關係組織,OCF Lab 記者依然以個人身分參與一年一度的高峰會,取經南韓,為臺灣開放政府的未來捎來些許建言。
作者:陳廷彥、林冠廷| 編輯:OCF Lab|
「民主」不再是理想、「開放」不再是口號!
隨著臺灣政治歷程不斷成長,專斷的政令佈達、只與特定廠商或專家商討的政策已不再能敷衍民眾,但向上溝通的管道卻如此不便,以致對社會政治參與有強烈渴望的人民有志難伸。
然而,事情的轉機出現在 2019 年。
唐鳳政委辦公室與國發會從該年的 OGP Global Summit(暫譯:開放政府夥伴聯盟全球高峰會)回國後,開始著手規劃秉持透明、參與、課責 (accountability)、涵容(inclusion)四大宗旨的「國家行動方案」,致力讓臺灣政府跟進國際組織腳步逐步開放,並創造民間參與政策擬定施行各階段的契機,將原本單向聽取或甚至對立局面,轉為共存共榮、共同協商議政的合作夥伴關係。
究竟什麼是 OGP 組織?國家行動方案具體為何、要花多久達成?最重要的是,個人與民間組織該怎麼參與,發揮自己的公民責任和能力,偕同政府讓社會政策正向運行?
以下系列文章詳解疑惑,歡迎閱讀分享。
努力多年,臺灣終於朝向國際標準化的 “開放政府" 推進,由國發會主導之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已於今年著手開跑,雖非會員國,但將遵照「開放政府夥伴聯盟 (OGP)」標準推動。
今年 6/2,立法院宣布「開放國會行動方案」啟動,隨後便積極籌組政府民間共同委員會、舉辦線上座談,到底開放國會能做到什麼? 公民如何參與?
文:鄭婷宇 / OCF Lab 隨著台灣的民主進程不斷往前推進,政府單向的政策佈達、諮詢特定專家學者意見等舉措…
This is the 1st time that Taiwan follows OGP standard to conduct open government and open parliament. How is this different from Taiwan’s previous open approach? Is there truly open space for civic particip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文:鄭婷宇 / OCF Lab
隨著台灣的民主進程不斷往前推進,政府單向的政策佈達、諮詢特定專家學者意見等舉措,都不再能滿足公民參與政治的渴望,呼籲「開放政府」的聲浪因此日漸增強。儘管政府有些許嘗試,不少公民仍覺得政府並未將民眾真正納入政策討論,甚至有淪為「洗白式開放(OpenWashing)」之虞;對第一線公務員而言,除了增加工作量,有時還得直接面對民眾的不滿,十分受挫。
究竟要如何落實開放政府?獨自摸索難免會多走冤枉路,所幸有「開放政府夥伴聯盟(Open Government Partnership,簡稱 OGP)」,集合各個有志推動開放政府的國家交流經驗,並透過標準化的評審機制督促各國政府落實行動方案。臺灣雖非會員國,但去年(2020)以 OGP 標準推動行政院和立法院兩份國家行動方案,完成的正式方案也於今年公布。
OCF Lab 暨介紹 OGP 的成立背景、運作機制、國發會推動的行動方案架構,以及立法院在 OGP 架構下推動的開放國會之後,推出第三篇文章。本文從 OGP 之於台灣先前推動的開放政府措施的意義開始介紹、帶到台灣以 OGP 標準推動開放政府的創新與待改善之處為何,並分析 OGP 為台灣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