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不同凡想」的加密計畫將在你的私人生活中開啟一扇後門

作者|電子前鋒基金會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原文請點此
翻譯|游濰綾
編輯|OCF Lab

本篇為翻譯文章,原文作者為美國加州的電子前鋒基金會 (EFF),因此文章中所舉案例及法規,多為美國當地準則。

Photo credit by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CC BY 3.0

蘋果公司近期公布了多項即將推出的作業系統更新,其中包含了 iCloud 與 iMessage 上新增的「兒童保護」功能。如果你曾留意過密碼戰爭,你就會知道這代表了什麼:蘋果公司正在計畫於自己的資料儲存與訊息傳送系統上建造一道後門。

兒童剝削是個嚴重的議題,而蘋果並不是第一個為了與之抗爭而犧牲隱私保護的科技公司,但這個選擇的昂貴代價卻是整體使用者的隱私權。蘋果可以鉅細靡遺地解釋他們的專業技術將如何在該後門中保障隱私與安全性,但歸根究底,一道後門再怎麼詳實記錄、細心規劃且嚴格管控,仍舊是一道後門。

專文

新冠肺炎與監控科技:回顧2020年

作者|電子前鋒基金會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原文請點此
翻譯|沈威宏
編輯|OCF Lab

本篇為翻譯文章,原文作者為美國加州的電子前鋒基金會 (EFF),因此文章中所舉案例及法規,多為美國當地準則。

從定位追蹤軟體、執行防疫隔離的監控軟體,到免疫護照,整個 2020 年裡世界各國政府都採取了侵入式監控科技來防止新冠肺炎擴散。

但是,這類強行手段削弱大眾政府信任,尤其是在我們最需要信任的此時此刻。此外,這類手段也侵犯了我們的隱私,凍結言論自由,尤其監控科技對有色人種更是格外造成負擔

在美國,電子前鋒基金會和其他數位權利的支持者早已反對過幾個最糟糕的提案,但是它們這類疫情監控方案勢必將在2021年捲土重來。在疫情終結之前,我們必須嚴守陣線反對未經妥善評估的監控科技。

專文

不可不知的街頭監控技術:基地台模擬器 / 國際移動使用者辨識碼擷取器

作者|電子前鋒基金會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原文請點此
翻譯|沈威宏
編輯|OCF Lab

本篇為翻譯文章,原文作者為美國加州的電子前鋒基金會 (EFF),因此文章中所舉案例及法規,多為美國當地準則。

所謂的基地台模擬器,又稱 ”Stingrays”或「國際移動使用者辨識碼擷取器」(IMSI* Catchers),可以偽裝成合法的手機訊號基地台,誘導特定半徑內的電話與其連接,而非連到一般的基地台

* 註: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是手機通訊時用來辨識不同使用者的辨識碼,多半儲存於 SIM 卡。

有鑒於基地台模擬器會全面搜尋設備半徑內所有手機,這樣的運作模式已經違反憲法的基本保障。執法單位可以用基地台模擬器來定位手機位置,甚至比通訊公司還更精確。基地台模擬器還會記錄特定區域內所有行動裝置的 IMSI 碼(國際行動使用者識別碼,即一串獨特的識別碼)。部分基地台模擬器還可能具備進階功能,讓執法人員攔截訊號或更改訊號內容。

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