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資料臺灣世界第一,NGO 買單嗎?

筆者:林冠廷、陳廷彥

開放資料是數位時代的民主基石,臺灣政府推動相關政策已逾 10 年,成果獲國際肯定,在「全球開放資料指標」排名世界第一。但亮麗的成績背後,有人批評「世界第一是因為政府很認真在看考古題」,開放文化基金會亦於《2014-2016 開放政府觀察報告》中,就資料品質、影響力、數位量能、資料治理等面向指出不足之處。過去至今,民間對政府開放資料有何期待?幾年間,政府回應了哪些民間需求與批評,又該如何改進?本文將簡述開放資料的政策發展歷史,並試圖以非政府組織的角度,幫助執政者於擬定未來開放資料政策時,更理解非政府組織之立場。

專文

鍵盤防疫!民間用開放資料力抗武漢肺炎

文/林冠廷 (OCF Lab)

武漢肺炎在全球肆虐,誰也不知盡頭在何處。在這人心惶惶的危難時刻,開放資料及群眾協力成為防疫的最佳利器!除了政府、媒體共同宣導最新資訊以外,也出現了背景不一的網友在虛擬世界集結,編輯各式各樣的防疫資訊,共同對抗武漢肺炎帶來的傷害與恐懼。

圖片來源:Photo by Franki Chamaki on Unsplash
天下合作專欄

總論: 開放資料三大難題,如何解?

文 | 張淑貞 ; 編輯 | 開放文化基金會

繼台灣在 2015、2016 年「全球開放資料指標」調查名列前茅、交出亮眼成績,去年(2019)5月行政院數位政委唐鳳在加拿大「開放政府夥伴聯盟」年會上,宣布台灣即將啟動「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研議工作,邀集各機關共同提出符合透明、課責、參與等核心價值的具體承諾,宣示台灣推動政府資訊透明的決心。同年10月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陳美伶也對外公布將在 2020 年底推出台灣的「開放資料專法草案」,邁向下一階段的數位轉型。開放、透明成為國家治理的標準關鍵字,但是在這股治理趨勢下,民間要取得政府資訊,進而使用政府資料來滿足公民參與的需求,仍然遇到許多困難,以公民所關注的社會議題來說,相關資訊的公開程度和範圍不足,也未達到「開放資料」的標準。

專文

踩到政府資訊不公開的雷區?看公民的進擊之路!

文 | 張淑貞 ; 編輯 | 開放文化基金會


風和日麗的一天,南方澳大橋無預警斷裂。實際上不只這座大橋,全台的橋梁檢修紀錄至今沒有對外公開,民眾無法知道自己每天走過的橋是否安全。(照片來源:國防部軍事新聞通訊社

2019 年10月1日,南方澳大橋坍塌事件發生後,外界才發現橋梁啟用至今只做了一次檢測,而且檢測項目不全,維修不完整,甚至資料也不正確。

為什麼這麼晚才發現呢?交通部其實早在 2001 年高屏大橋因為盜採砂石及颱風過境造成斷橋後,便已經建置「台灣地區橋梁管理資訊系統」,要求機關登載每一座大小橋梁的維護紀錄,但資料一直沒有對外公開,不僅外界無法進行監督,民眾也無法知道自己每天經過的大橋是否安全。

台灣一直自認為是開放和民主的國家,《政府資訊公開法》施行至今 14 年,加上 2015、2016 年二度在全球開放資料指標調查(Global Open Data Index)榮登第一,開放儼然成了台灣之光。但是在光的背後,仍然存在重要政府資訊應公開卻未公開的雷區。

專文

活用資料,打通環評的任督二脈

文 | 郭鴻儀; 編輯 | 開放文化基金會

從 2019年底,國發會不斷在記者會和新聞稿當中聲明, 2020 年將提出《開放資料專法》,成為政府推動開放資料以來另一大躍進,也讓過去以《政府資訊公開法》為基底的資訊釋出,有機會邁向真正的開放資料,也就是具互動性、無權利限制的開放格式資料公開。專法進入正式程序之前,讓我們再次審視現行資料釋出制度中,在面對環境議題時,有哪些狀況需要改善。

「取得資訊」能為我們解決什麼問題?或者說,對人類生活起了什麼樣的作用?除了單純滿足人類知的需求,取得資訊有助於人類行為的決策判斷、有利於瞭解特定事物,降低人類面對未知的恐懼。隨著近現代民主國家興起,人民開始透過要求政府資訊公開以及公共參與程序,強化對於國家行為的監督與制衡。聯合國在 1946 年 59 號決議中以及 1948 年《世界人權宣言》肯定資訊自由是基本人權,許多國家開始陸續以法律保障人民取得資訊的權利,政府資訊公開成為各國施政目標,而這些資訊有助於人民日常生活中對大、小事務的行為決策。

專文

老屋輓歌:龜速開放資料與倉促的文資審議程序

文|吳宗霈; 編輯 | 開放文化基金會

2016年《文化資產保存法》大修後終於擴大公民參與,為的就是希望民間高手能補足政府在文化資產 (以下稱文資) 調查和守護方面的人力缺口。再搭配開放政府政策,有越來越多陳年史料數位化、公開,私有古蹟的保存運動也就此遍地開花。「紅葉園(陳茂通宅)」是近期一件文資爭議案件,為了找回這棟房子近 80 年前的歷史,提報人是如何在散落的史料中找到關鍵資訊?未來還能如何在歷史建物的認證爭議中,找出更公開、公正的方案呢?

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