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冠廷 / OCF Lab
我們沈迷於大量使用各種社群媒體,即使不少人擔憂個資暴露在各平台的資安漏洞、不當蒐集與利用等風險之下,但礙於工作或維繫私人關係所需,多數人仍難以屏棄。然而,社會學家 Mike Kwet 稱現況為「數位資本主義」,各大社群龍頭以使用者的個資為獲利基礎,成為壟斷數位生意的資本家。他拒絕屈就於此,提出「數位社會主義」,企圖透過去中心化的技術,讓使用者重新做回自己個資的主人。

林冠廷 / OCF Lab
我們沈迷於大量使用各種社群媒體,即使不少人擔憂個資暴露在各平台的資安漏洞、不當蒐集與利用等風險之下,但礙於工作或維繫私人關係所需,多數人仍難以屏棄。然而,社會學家 Mike Kwet 稱現況為「數位資本主義」,各大社群龍頭以使用者的個資為獲利基礎,成為壟斷數位生意的資本家。他拒絕屈就於此,提出「數位社會主義」,企圖透過去中心化的技術,讓使用者重新做回自己個資的主人。
作者:林冠廷(OCF Lab)
臺灣在這波 COVID-19 肆虐中防疫得當,除了政府與人民迅速的反應之外,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更是關鍵,成天照護患者的他們若是倒下,醫療系統恐有癱瘓之虞。為了降低醫療工作者的感染機率,花蓮門諾醫院的賴賢勇醫師開發「防疫箱」,有助於隔絕病患與醫師間的病毒傳播。防疫箱不僅成本低、防護效果高,更難能可貴的是,賴醫師無私分享設計圖,讓各地醫師與醫院可根據需求改良成適合當地情況的設計。臺灣之光透過開源釋出發揚到全球,幫助更多國家防疫。
文/林冠廷 (OCF Lab)
COVID-19 肆虐全球,在許多重災區,患者急需呼吸器維繫生命,但有限的庫存滿足不了大量重症病患的需求,除了要價不低-一臺專業的呼吸器要價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元,此外,呼吸器數量不足,難以迅速生產滿足急增的病例數。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各界開發者發揮開放原始碼的精神,自己打造呼吸器,可望成為救命法寶。只是,未經過商業設計的呼吸器,是否安全、有效?
文/林冠廷 (OCF Lab)
自從 LINE 大幅提升官方帳號費用,越來越多官方帳號到 Telegram 開設帳號;反送中抗爭者使用 Telegram 傳遞訊息,加上臉書曾於 2018 年承認會過濾訊息是否含有惡意連結與兒童色情圖片,並追蹤使用者上傳內容以推送相關廣告,一時之間,許多人認為使用 Telegram 更能保障隱私,因而紛紛轉到 Telegram 社交,讓原本在臺灣沒沒無名的開源通訊軟體 Telegram 不斷躍上媒體版面。
然而,Telegram 真能百分之百保障使用者的隱私嗎?若真如此,那是否也會因其私密性而滋生犯罪事件,例如先前震撼國際的南韓 N 號房事件?我們能避免悲劇再次發生嗎?
文/林冠廷 (OCF Lab)
雖然臺灣武漢肺炎的確診人數相較世界各國較低,也尚未爆發大規模的本土感染,但在疫苗出現之前,依舊存有大量的未知數。除了政府超前部署,不少企業也宣布啟動遠距辦公,鼓勵員工在家上班,降低外出的風險。然而,不少臺灣公司在此之前並沒有遠距工作的經驗,雖有特地研議與頒布相關配套措施,但陌生的工作模式依然讓管理者與員工徬徨。
文/林冠廷 (OCF Lab)
Google 自 1998 年成立至今,當時出生的小孩,現在大學可能已經讀一半;20 多年來,與其他科技巨頭一同將觸角伸到生活各個角落,主宰數位世界的商業邏輯。但這個曾經誓不作惡的公司,也在各種隱私、性別、勞動的爭議中,顯露出可議的一面。
文/林冠廷 (OCF Lab)
武漢肺炎在全球肆虐,誰也不知盡頭在何處。在這人心惶惶的危難時刻,開放資料及群眾協力成為防疫的最佳利器!除了政府、媒體共同宣導最新資訊以外,也出現了背景不一的網友在虛擬世界集結,編輯各式各樣的防疫資訊,共同對抗武漢肺炎帶來的傷害與恐懼。
文/林冠廷 (OCF Lab)
世界各地爭取女權的呼聲漸起,女性看似逐漸獲得與男性平等的對待與尊重。然而,真是這樣嗎?女性在工作上遭遇的玻璃天花板、與男性同工不同酬等困境,始終沒有完全解決,這些現象在當代崛起迅速的科技產業中也毫不陌生。
文/林冠廷 (OCF Lab)
愛沙尼亞數位化的發展成為全球競相取經的典範,臺灣也跟進推出數位身分證,強調整合多項功能更便民,為何遭到各界反對?愛沙尼雅歷經 15 年的漸進推動才達到 97% 的換發率,臺灣卻想在 2 年半內強制全民換發,倉促上路的數位身分證,究竟潛藏哪些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