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資料臺灣世界第一,NGO 買單嗎?

筆者:林冠廷、陳廷彥

開放資料是數位時代的民主基石,臺灣政府推動相關政策已逾 10 年,成果獲國際肯定,在「全球開放資料指標」排名世界第一。但亮麗的成績背後,有人批評「世界第一是因為政府很認真在看考古題」,開放文化基金會亦於《2014-2016 開放政府觀察報告》中,就資料品質、影響力、數位量能、資料治理等面向指出不足之處。過去至今,民間對政府開放資料有何期待?幾年間,政府回應了哪些民間需求與批評,又該如何改進?本文將簡述開放資料的政策發展歷史,並試圖以非政府組織的角度,幫助執政者於擬定未來開放資料政策時,更理解非政府組織之立場。

專文

當商業獲益遇上開放共享——從創用 CC 觀點談 NFT 熱潮

筆者:陳廷彥;編輯:OCF Lab

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簡稱 NFT)可說是近幾個月來最火紅的科技趨勢,NFT 透過區塊鏈技術為數位作品建立專屬的身份標籤,讓收藏家在數位世界也可以買下藝術品的「原作」。許多藝術家都透過 NFT 賺進大筆鈔票,至今最昂貴的作品達到 9100 萬美金的天價。然而,NFT 的發展把「限量」、「買家獨享」的概念引入了本來可以無限複製的數位作品,這是否違背了開放原始碼社群強調的自由分享的精神?

專文

開源、監控、疫情-2021 年全球數位人權圈的大事紀回顧

OCF Lab / 撰稿與編輯

2021 年即將結束,儘管這兩年被 COVID-19 打亂了腳步,OCF Lab 關注開放文化的腳步從不停歇。

那麼,今年的開源與數位人權有什麼大事紀呢?OCF Lab 精選出 14 篇精彩好文,在 COSCUP 和 SITCON 時與大家分享,並邀請參與者票選出他們心中最感興趣、認為最重要的前三篇文章。票選結果顯示讀者最關心的三大關鍵字為:開源、監控、疫情。就讓我們藉由這三大關鍵字,邀請大家用五分鐘的時間,一起回顧 2021 年科技與社會有什麼重要議題?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圖片來源:Freepik
專文

CC 授權與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的辯證與實務

筆者:林韋丞;編輯:OCF Lab

在智慧財產權相關規範之外,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揭櫫了權利歸屬及授予的嶄新領域。本文旨在探討原民傳智條例與 CC 授權的互動關係,試圖釐清如何以正確、正義且尊重原住民族文化特殊性的方式來處理文化物件的授權。

專文

傳統知識想開放共享,需從尊重原民脈絡開始做起

筆者:林冠廷;編輯:OCF Lab

去除殖民式思維與文化剝削!從創用 CC 概念延伸的「在地脈絡」專案,尊重原住民族的「集體傳承」的特殊性,保護其文化與創作成果同時,也做到 GLAM 的開放和應用。

(Photo by 原住民族委員會 on 國家文化記憶庫 (CC BY-NC))

與世界多數國家相似,臺灣的智慧財產權與相關法律,最初僅針對「個人創作者」權益設計,並沒有考慮到原住民族的「集體文化傳承」慣習,導致世代流傳的文化成就容易落入「公共領域」,任憑他人誤用、曲解,對文化岌岌可危的原住民族產生更大傷害。

專文

德國選戰之後!跟我們一起驗收 FB、YouTube、Telegram 內容管制成果

去年美國總統大選後,川普支持者佔領國會最終釀成悲劇,「社群媒體失能的內容管制」在此事恐怕「功不可沒」。事後社群巨頭做了許多亡羊補牢的措施,真的補得起來嗎?

作者:陳廷彥 | 編輯:OCF Lab|

(Photo credit by FelixMittermeier on Pixabay)

近年來,Facebook、Twitter 等社交平台助長不實資訊與極右派勢力,已經是眾所週知的現象。COVID-19 肆虐全球期間,社群媒體成為反疫苗論述的溫床;而去年美國大選後,落選總統候選人川普的支持者在網路上散佈選舉作弊的不實資訊,最終釀成佔領國會、反對新總統上任的行動,更是最血淋淋的案例。
研究者發現,不實訊息在 Facebook 上能吸引更多使用者互動,而 Twitter 的演算法也放大了保守勢力的聲音。

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批評,Facebook、YouTube 等公司都祭出了新的內容管制措施,希望多少能滅火。不過,這些措施真的有用嗎?

專文

尼加拉瓜正在迫害抖音積極分子——按照這些步驟來保障你的安全

作者|Access Now, CC BY 4.0原文請點此
翻譯|游濰綾
編輯|OCF Lab

本篇為翻譯文章,原文作者為 Access Now,因此文章中所舉案例及法規,多為美國當地準則。

2020 年 11 月 25 日更新:在四場推遲的公聽會過後,凱文‧莫宗在十一月十八日被一位當地的刑事法官宣告無罪

在尼加拉瓜,官方當局正加強打壓在網路上公開反對政府的人士。七月,聯邦探員以在抖音和其他社交平台上張貼批判丹尼爾·奧蒂嘉-羅薩里奧·馬利洛政權的影片為由,拘捕並審問了十九歲的凱文‧莫宗。

尼加拉瓜政府素有抨擊批判者並試圖壓制反對聲浪的歷史,我們曾預警過針對尼加拉瓜網路反對意見的攻擊浪潮,而如今,這波浪潮已然加劇。在這位青少年社群媒體使用者被逮捕後,該政權顯然已經準備好要將網路抗議犯罪化。

專文

你鋪了路,他們就來了:蘋果為全球言論監控與審查開啟了一扇後門

作者|電子前鋒基金會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原文請點此
翻譯|游濰綾
編輯|OCF Lab

本篇為翻譯文章,原文作者為美國加州的電子前鋒基金會 (EFF),因此文章中所舉案例及法規,多為美國當地準則。

(Photo credit by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CC BY 3.0)

蘋果的新程式具備掃描使用 iMessage 傳送之圖像的功能,這對以往表示會優先支持加密訊息的隱私和安全的蘋果公司可以說是後退了一大步。這套一開始只運行於美國的程式限縮了我們對端到端加密的理解範圍,藉此允許程式對客戶端進行內容掃描。雖然蘋果的目標是消除兒童剝削與虐待,但該公司已經創建了一套極容易被用來進行更大規模言論監控與審查的基礎設施。此程式將使蘋果公司防止程式不會被用在其他更廣泛的需求上更加困難。

專文

蘋果公司「不同凡想」的加密計畫將在你的私人生活中開啟一扇後門

作者|電子前鋒基金會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原文請點此
翻譯|游濰綾
編輯|OCF Lab

本篇為翻譯文章,原文作者為美國加州的電子前鋒基金會 (EFF),因此文章中所舉案例及法規,多為美國當地準則。

Photo credit by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CC BY 3.0

蘋果公司近期公布了多項即將推出的作業系統更新,其中包含了 iCloud 與 iMessage 上新增的「兒童保護」功能。如果你曾留意過密碼戰爭,你就會知道這代表了什麼:蘋果公司正在計畫於自己的資料儲存與訊息傳送系統上建造一道後門。

兒童剝削是個嚴重的議題,而蘋果並不是第一個為了與之抗爭而犧牲隱私保護的科技公司,但這個選擇的昂貴代價卻是整體使用者的隱私權。蘋果可以鉅細靡遺地解釋他們的專業技術將如何在該後門中保障隱私與安全性,但歸根究底,一道後門再怎麼詳實記錄、細心規劃且嚴格管控,仍舊是一道後門。

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