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冠廷 / OCF Lab
2020 年初爆發的 Covid-19 疫情至今仍未停歇,在這場長期抗戰中,政府為了疫調而掌握居民行蹤,估且可視為「必要之惡」。然而,疫情過後,政府會銷毀這些個資、撤銷監控措施嗎?更甚者,防疫與隱私真的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嗎?
林冠廷 / OCF Lab
2020 年初爆發的 Covid-19 疫情至今仍未停歇,在這場長期抗戰中,政府為了疫調而掌握居民行蹤,估且可視為「必要之惡」。然而,疫情過後,政府會銷毀這些個資、撤銷監控措施嗎?更甚者,防疫與隱私真的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嗎?
文/林冠廷 (OCF Lab)
Google 自 1998 年成立至今,當時出生的小孩,現在大學可能已經讀一半;20 多年來,與其他科技巨頭一同將觸角伸到生活各個角落,主宰數位世界的商業邏輯。但這個曾經誓不作惡的公司,也在各種隱私、性別、勞動的爭議中,顯露出可議的一面。
文/林冠廷 (OCF Lab)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加上大家生活習慣高度仰賴數位工具,現代社會已經多了許多傳統產業無法定義或規範的產業,也產生了過去勞工沒有想到的問題,像是平台經濟當道,叫車、外送服務一籮筐,但因為這些外送、駕駛員被視為平台的使用者,而非維持平台公司順利運作的勞動者,因此不但不被當成員工,他們的計薪、工作規範仍然常是公司單方面地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