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未公開來源的證據與中國/香港多起編輯爭端,維基媒體基金會展開封鎖與停權行動。此舉遭中國維基社群批評:漠視中國社群運行處境。
整理撰文|陳廷彥、林冠廷;編輯|OCF Lab
維基百科封鎖部分中國編輯權限

基於未公開來源的證據與中國/香港多起編輯爭端,維基媒體基金會展開封鎖與停權行動。此舉遭中國維基社群批評:漠視中國社群運行處境。
整理撰文|陳廷彥、林冠廷;編輯|OCF Lab
連開個冰箱都可能落入收集資料的陷阱!來看 AccessNow 整理的六種毛骨悚然語音辨識服務,現代人到底還能怎樣保護自己?
作者:林冠廷 | 編輯:OCF Lab|
Apple 在 6 月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中,宣布開放第三方廠商使用和內建Apple 語音助理 Siri 服務。透過這種方式,蘋果公司將搶下更多語音市占率,與 Google 和亞馬遜一戰高下,但隨之而來的隱私疑問,也讓輿論焦點回到科技公司使用語音服務的道德問題。科技人權組織 AccessNow 便在 7 月 1 日以 CC BY 授權發表報告,摘要了六種令人不安的語音辨識服務。
新生代單挑老霸主!主打隱私的瀏覽器 Brave 宣布成立自家索引與搜尋引擎服務,現在已經有測試版可用囉
整理撰文|陳廷彥、林冠廷;編輯|OCF Lab
林冠廷 / OCF Lab
2020 年初爆發的 Covid-19 疫情至今仍未停歇,在這場長期抗戰中,政府為了疫調而掌握居民行蹤,估且可視為「必要之惡」。然而,疫情過後,政府會銷毀這些個資、撤銷監控措施嗎?更甚者,防疫與隱私真的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嗎?
文/林冠廷 (OCF Lab)
Google 自 1998 年成立至今,當時出生的小孩,現在大學可能已經讀一半;20 多年來,與其他科技巨頭一同將觸角伸到生活各個角落,主宰數位世界的商業邏輯。但這個曾經誓不作惡的公司,也在各種隱私、性別、勞動的爭議中,顯露出可議的一面。
文/林冠廷 (OCF Lab)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加上大家生活習慣高度仰賴數位工具,現代社會已經多了許多傳統產業無法定義或規範的產業,也產生了過去勞工沒有想到的問題,像是平台經濟當道,叫車、外送服務一籮筐,但因為這些外送、駕駛員被視為平台的使用者,而非維持平台公司順利運作的勞動者,因此不但不被當成員工,他們的計薪、工作規範仍然常是公司單方面地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