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人權團體呼籲拜登政府,不要過度數位制裁反而傷民

作者 | Lulu 耿璐
編輯 | 黃詩惠
照片來自 | :Freedom For Ukraine (Just Click’s With A Camera)

自烏俄戰爭爆發以來,種種針對俄羅斯的抵制,尤其在網路和數位科技領域上,獲得了許多業者和政府的響應,像是台灣的華碩也宣告暫停俄羅斯之相關業務。然而,數位人權的相關團體也呼籲,軟體或網路的干擾及制裁,可能會影響到當地的民生數位系統,反而不利於最脆弱的人民們,更甚者,即使是針對戰爭發起國 – 俄羅斯、白羅斯,部分反戰的人民也因這樣的制裁而無法持續發聲和與外界串聯,反而更加深了俄羅斯的內部獨裁統治。

INSIDE 合作專欄

2022 年將通過的歐盟《數位服務法》,會是又一數位人權勝利嗎?

作者 | 林冠廷
編輯 | 黃詩惠
照片來自 | Social Media Platforms (Wikimedia Commons) 

歐盟標準一直都被認定為現今最嚴格的世界規範之一。尤其是 2015 年催生出的隱私法規《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以下簡稱 GDPR),更是直接與間接了影響全球的隱私保護和網路壟斷現象。 2022 年 2 月初確立的草案(Digital Services Act ),即將正式提案;回首去年 10 月,數位人權團體曾警告此法案對數位隱私防護毫無益處,更可能成為言論過濾的最大武器,哪些條款引起大家的疑慮呢?

天下合作專欄

跨出地理限制,面對數位壓迫各地人權工作者該如何自保?

作者 | 林冠廷
實習編輯 | 王彥涵
照片來自 | James Stewart (Flickr)

隨著數位時代來臨,人權工作也迎來沒有疆界的數位化威脅。對於時時關注著社會議題、反對暴力與極權的人權工作者而言,每天醒來最重要的事情,多半是將設備連上網路,查閱各地最新資訊、回覆通知訊息。而全球各方極權政府,也把國家力量伸進數位世界,隨著海底電纜將勢力擴展至世界各地,並對 NGO 進行攻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公民實驗室」(Citizen Lab),以 創用CC授權的方式發表對於「跨國數位壓迫」(Transnational Digital Repression)的報告,節錄各地跨國數位壓迫的有關理論、案例與數位工具等。

「跨國壓迫」數位化的的四個階段

報告引述學者 Moss 與 Michaelsen 等人的意見,指出「跨國壓迫在海外僑民,還有他們持續存有聯繫的威權母國之間,是長期被忽視的問題。」他們說明,人權倡議者與他們的家人、朋友,長期遭到傳統的間諜監控、暗殺或其他處罰所威脅。

INSIDE 合作專欄

【數位公民雙週報】數位人權一退再退?歐盟《人工智慧法》怎麼了

繼《數位服務法》後,歐盟再推新法,想以市場導向建立企業使用 AI 的自我評估與透明化機制;然而卻絲毫無法改變科技巨頭與其系統的使用者間不對等的權力關係。

整理撰文|陳廷彥、林冠廷;編輯|OCF Lab

歐盟再次推出違反人權法案,遭民間團體抗議

週報

尼加拉瓜正在迫害抖音積極分子——按照這些步驟來保障你的安全

作者|Access Now, CC BY 4.0原文請點此
翻譯|游濰綾
編輯|OCF Lab

本篇為翻譯文章,原文作者為 Access Now,因此文章中所舉案例及法規,多為美國當地準則。

2020 年 11 月 25 日更新:在四場推遲的公聽會過後,凱文‧莫宗在十一月十八日被一位當地的刑事法官宣告無罪

在尼加拉瓜,官方當局正加強打壓在網路上公開反對政府的人士。七月,聯邦探員以在抖音和其他社交平台上張貼批判丹尼爾·奧蒂嘉-羅薩里奧·馬利洛政權的影片為由,拘捕並審問了十九歲的凱文‧莫宗。

尼加拉瓜政府素有抨擊批判者並試圖壓制反對聲浪的歷史,我們曾預警過針對尼加拉瓜網路反對意見的攻擊浪潮,而如今,這波浪潮已然加劇。在這位青少年社群媒體使用者被逮捕後,該政權顯然已經準備好要將網路抗議犯罪化。

專文

上網即人權!面對國際輿論壓力,網路公司不再提供斷網工具給白俄羅斯

作者 | 林冠廷
實習編輯 |王彥涵

上網是基本人權嗎? 2012 年一份報告指出,調查中發現近8成5的受訪者認同上網是人權。在現實生活中,行動網路具備工作聯絡、每日新聞、休閒娛樂等用途,已然成為人們日常所需。但是在龐大的商業利益面前,人民網路自由的權力卻顯得微不足道,一間加拿大公司選擇犧牲了人民的權益,與政府合作進行網絡審查機制。跨國數位人權組織也因此特別撰文,譴責這間公司的行為。

利用深度封包檢測,白俄羅斯獨裁政府鎮壓抗爭

2020 年 8 月,位於東歐的白俄羅斯宣布總統盧卡申科第 6 次連任,選舉結果引發多座城市街頭示威。根據BBC報導,盧卡申科被稱為「歐洲最後的獨裁者」,警告任何參與反對派的示威抗議者,將受到與恐怖分子相同的待遇,2016 年和中國簽署了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聲明,與中國關係密切。

天下合作專欄

資訊社群、學術界、人權組織紛紛跳出來反對,台灣的數位身分證政策出了什麼問題?

文/林冠廷 (OCF Lab)

愛沙尼亞數位化的發展成為全球競相取經的典範,臺灣也跟進推出數位身分證,強調整合多項功能更便民,為何遭到各界反對?愛沙尼雅歷經 15 年的漸進推動才達到 97% 的換發率,臺灣卻想在 2 年半內強制全民換發,倉促上路的數位身分證,究竟潛藏哪些隱憂?

民團抗議新身分證規劃有種種疑點。記者賴于榛/攝影
圖片來源:賴于榛 攝影,發佈於聯合新聞網
天下合作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