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papers」可使用 AI 技術,將論文自動摘要到號稱「小學生都看得懂」,雖然現在常摘要錯誤,但未來是否能成為研究者救星,仍指日可待。
陳廷彥、林冠廷;編輯|OCF Lab
本站記者面臨失業危機?!AI 工具號稱能把科學文獻解釋給小二學生讀懂

「tl;dr papers」可使用 AI 技術,將論文自動摘要到號稱「小學生都看得懂」,雖然現在常摘要錯誤,但未來是否能成為研究者救星,仍指日可待。
陳廷彥、林冠廷;編輯|OCF Lab
GitHub 推出 Copilot 服務,在寫程式碼時可自動預測後續程式碼並協助完成。但若自動跑出的程式碼是別人的授權作品呢?
整理撰文|陳廷彥、林冠廷;編輯|OCF Lab
Palantir 先前被稱為「矽谷獨角獸」,以開發 AI 商品協助美國政府追蹤定位賓拉登聞名。這次再開臺海戰略模擬,智慧擬訂三種反制策略。
整理撰文|陳廷彥、林冠廷;編輯|OCF Lab
翻譯|沈威宏、編輯|開放文化基金會
編按:此篇文章翻譯 Creative Commons 團隊發表的「人工智慧與創作性」系列文章的第一篇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 Why We’re Against Copyright Protection for AI-Generated Output”,探討著作權保護的基本原則,希望藉此判斷人工智慧是否能創作出適用著作權保護的作品。
人工智慧的創作品有無著作權?過去判例已確立只有人類創作才受保護。如何定義人工智慧仍不明確,目前要規範還為時過早。
翻譯|孔德晴、編輯|開放文化基金會(OCF)
編按:此篇為翻譯文,原文來自於 Mozilla 的部落格,而這篇文章是 Mozilla 一份重要研究報告的摘要介紹,Mozilla 於 2020 年 12 月發表「打造值得信賴的 AI」白皮書,當中深入研究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並提出如何打造值得信賴的 AI 系統。
兩年多前,Mozilla 基金會開始著手一項規模不小的專案:集中精力於帶動人們專注於建設一個更健康的數位世界。在這過程中,Mozilla 選擇將「打造值得信賴的 AI」此想法付諸實現。
文 / 林冠廷 (OCF Lab)
你報稅了嗎?「為何我要繳這麼多?」這句話是否縈繞在你心頭?雖然輿論對於稅制的批評沒有少過,但貧者少付一點、富者多付一點的收入重分配觀念,早已是社會對於彌平貧富差距的基本共識。
世界各國的經濟學家總是絞盡腦汁在設計更好的稅制,但要端出讓所有人滿意的稅負方案是接近不可能的任務。一間美國的軟體公司 Salesforce 所開發出的「AI 經濟學家」(AI Economist)也提出一套稅負方案,但想法與現在普遍的稅制截然不同。
文/林冠廷 (OCF Lab)
世界各地吹起數位政府的風潮,看似提升了效率,卻同時加劇數位落差造成的資源分配不均。印度政府在福利制度引進 AI,卻沒有考慮低收入戶難以使用線上服務的困境,釀成多起悲劇。
文/林冠廷 (OCF Lab)
如果你是在意個人隱私的網路使用者,閱讀各網路服務的隱私權條款時,一定看過類似的句子:「我們會以匿名化格式,與行銷合作夥伴以及廣告商分享您的個人資料。」但是,所謂的「匿名」,恐怕無法保證「你的個資不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