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冠廷 (OCF Lab)

科技不僅能帶來便利,對視覺障礙者來說,科技還為他們帶來遺失的光明。丹麥一款名為「成為我的眼」(Be My Eyes)的應用程式媒合視障者的需求與志工,幫助視障者解決生活問題。

在臺灣,視覺障礙者在 2018 年底約有 5 萬 6 千名,其中重度大約 2 萬人、極重度 44 人,但服役中的導盲犬卻只有 42 隻左右。多數視障者不見得需要導盲犬,但單憑一支手杖,在無障礙設計不夠齊全的都市生活中,仍然阻礙重重。

這也是丹麥人Hans Jorgen Wiberg在開發「成為我的眼」(Be My Eyes)應用程式時想解決的問題。既然幾乎人人有行動裝置,2012 年,本身就有視力障礙的 Wiberg在阿爾路斯新創週提出了這個概念:媒合視障者與志工,透過手機的相機功能,志工就能遠端看到視障者手機鏡頭所攝的畫面,並用語音向視障者說明。到了 2015 年初,「成為我的眼」正式在 iOS 的 App Store 商店上架。

「成為我的眼」軟體真正的獲利來源是商業應用。他們與 Google、微軟、寶僑等大公司合作,使用者如果有需要技術協助,「成為我的眼」就會為他們轉接給這些公司的客服人員。視障者不需付出額外成本,而是由這些商業公司統一付費給軟體開發者。不過,對於更大的日常生活所需,志工與視障者之間的媒合還是關鍵。

提供全球不同語言用戶使用的「成為我的眼」自 2015 年推出後迅速茁壯。「成為我的眼」的主管 Alexander Hauerslev Jensen 就說:「我們啟動平臺時,我們並不知道人們是否願意志願花時間幫助這些全然的陌生人,但不到 24 小時,我們就有超過一萬名志工了。」不過短短四年,就有 14 萬名全盲或低視能者加入尋求協助;作為「眼睛」的志工,更高達 270 萬名,這樣的服務如此受歡迎,讓視障者與志工的比例懸殊,有些志工甚至從沒收到需求,或是回應不夠快馬上被其他志工搶案接走了。

反過來說,視障者隨時有需要,「成為我的眼」幾乎都能在 30 秒內提供服務,成為視障者確實可以解決問題的生活利器。英國《衛報》的 Erum Salam 實際加入平臺,一開始同樣都沒收到需求,Jensen 告訴他「緊緊地留守在手機旁邊,因為你要夠快才能接到需求。」就在 Salam 手機終於響起時,他正好位於地鐵隧道之中,但他仍然立刻打開軟體。

尋求協助的是一個巴基斯坦人,他需要有人協助閱讀即食米布丁(kheer)上面的烹飪指南。在一陣手忙腳亂中,Salam 成功引導對方把手機鏡頭對準食品包裝上的指示,但他們很快遇到下一個難題:包裝所用的語言不是英文,而是當地的烏爾都語。

Salam 說,「我不能讓我的第一個來電者失望」。他請對方稍等,並很快地在網路上找到了同一個品牌的米布丁英文烹調指示。原本略有遲疑的對方很開心地向他道謝,危機也終於化解。

「成為我的眼」媒合視障者與志工的服務完全免費,之所以發展可以如此蓬勃,都仰賴了志工的熱心,還有更重要的——視障者的信任。面對一位十萬八千里之外,還素未蒙面的志工,使用者必須有十足勇氣,才能促成一段又一段的美好邂逅。

科技對身障者的生活幫助非同小可,有了智慧型手機,世界兩端的人可以因為熱情與信任而串在一起。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忽略那些被科技「遺棄」的人。例如多重身障者,可能同時有視力障礙,卻又無法操作手機。或者是有些人因為經濟情況不佳,而無法享受到科技的好處。這些人如果因為多數身障者的需求被滿足而遭到忽略,將會落入相對更加弱勢的處境。

「成為我的眼」已在 150 多國家建立服務,更擁有 180 個語言版本,在臺灣對於行有餘力的大眾而言,「成為我的眼」支援中文,所以多數視障者皆可使用,民眾也能加入志工行列。此外,因為 iPhone 的無障礙功能較其他手機為佳,民間的雙連視障關懷基金會曾經推出「二手iPhone助盲計劃」,鼓勵大家捐出用不到的 iPhone 手機供有需求者使用。如果家庭狀況許可,對於導盲犬有足夠認識的話,民眾還能考慮成為導盲犬訓練的寄養家庭,讓更多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當初此款 app 服務推出爆紅時,大家除了看好,也懷疑這樣的熱潮可以持續多久。然而事實證明,「成為我的眼」設計得當,使用快速方便,全球志工仍絡繹不絕地加入服務視覺障礙者的志工行列,或許你也可以下載親身使用,從新型態科技公益服務中身體力行。


本文章授權條款為以下:
文章發佈 48 小時內,採創用 CC BY-NC-ND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文章發佈 48 小時後,採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3.0 台灣。

※本文章為 OCF Lab 與《天下》雜誌合作的專欄:駭!公民,同步刊載於《天下》雜誌網站,標題和前言與《天下》刊出版本略有不同。

1 comments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