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變成獄卒,當科技在教育中變成侵害學生人權的工具

作者 | 林冠廷
編輯 | 黃詩惠
照片來自 | People (PIXNIO) 

對學生來說,疫情帶來最大的影響之一,即是原本的上學、考試全部變成從家裡的電腦上來進行。然而,學校和老師們看不到學生之下,竟衍生了許多程度不一的監控系統來「看見」學生。這樣的狀況不僅發生在美國,今年三月,清大也爆出了強制臉部偵測的考試系統的案例。

天下合作專欄

與病毒共存下,各國的疫苗護照還有在用嗎?

作者 | 林冠廷
編輯 | 黃詩惠
照片來自 | Covid-19 vaccine passport application concept (Marco Verch) 

「與病毒共存」已經是全球的共識,即使是在曾信奉「清零」原則的台灣和周遭東亞地區也不例外。在這樣的氛圍下,疫苗護照已經是過時的產物,其他國家是怎麼慢慢的改變政策讓疫苗護照退場呢?

天下合作專欄

「碳」留地球,科技、雨林保存、原民尊重都不能少。

作者 | 林冠廷
編輯 | 黃詩惠
照片來自 | mahima (pxhere) 

生活中常見的煤碳,其實要花大地至少 3 億年才能自然形成。這個讓寒冷地區居民尤其賴以為生的物質,一經使用就會變成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想要回收與再製,不僅曠日廢時更是所費不貸。「保護國際基金會」(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提出,其實解決方法沒有這麼遙不可及,人們只要保護全球 5.4% 的土地,就能「碳」留地球。

天下合作專欄

「碳」從口入,牛肉竟然是溫室氣體排放的兇手!?

作者 | 林冠廷
編輯 | 黃詩惠
照片來自 | franzl34 (pixabay) 

台灣最有名的「牛肉麵」、夜市裡滋滋作響的牛排、燒烤店中的和牛吃到飽;這些美食富足了我們的胃和心靈,卻是與工業排氣、汽車廢油並列為三大全球暖化的肇因。WIRE雜誌指出,農業排碳佔溫室氣體的 3 成,但在近一次的 COP26 氣候高峰會,各國政府卻未正式承諾進行改善。然而,科技可能會是解答嗎?

天下合作專欄

元宇宙世界來臨, Meta 更無孔不入侵蝕你的個人隱私

作者 | 林冠廷
編輯 | 黃詩惠
照片來自 | Meta (flickr) 

自從臉書在 2021 年更名為 「Meta」後,結合社交網絡和 AR、VR 世界的元宇宙概念引起世界軒然大波。這樣嶄新又蘊藏著巨大商機的計畫由科技巨頭 – 祖克柏提出,華盛頓郵報近期的報導內容劍指,不僅是給消費者更好的體驗, Meta 更有興趣的是,跨越隱私界線來盜取更多關於你我的細微個人資料

天下合作專欄

2022 年將通過的歐盟《數位服務法》,會是又一數位人權勝利嗎?

作者 | 林冠廷
編輯 | 黃詩惠
照片來自 | Social Media Platforms (Wikimedia Commons) 

歐盟標準一直都被認定為現今最嚴格的世界規範之一。尤其是 2015 年催生出的隱私法規《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以下簡稱 GDPR),更是直接與間接了影響全球的隱私保護和網路壟斷現象。 2022 年 2 月初確立的草案(Digital Services Act ),即將正式提案;回首去年 10 月,數位人權團體曾警告此法案對數位隱私防護毫無益處,更可能成為言論過濾的最大武器,哪些條款引起大家的疑慮呢?

天下合作專欄

臉書的二次自我審查,是言論自由良方抑是又一道遮羞布?

作者 | 林冠廷
編輯 | 黃詩惠
照片來自 | TheDigitalArtist (Pixabay) 

從美國首都攻擊事件到元宇宙概念發表,過去一年,各界都指出臉書做為數位社群大佬,往往為了自身利益,棄公共責任和個人隱私於不顧。面對輿論壓力和指責,臉書 2020 年耗資 1.3 億美元企圖提供解決方案。一年多來,由 20 位成員組成的監察委員會共收到了 20 萬件申訴案,其中只有 18 件獲得裁決。到底,這個委員會意義何在?

天下合作專欄

斷網、降速、打壓媒體自由,東南亞多國人民難獲防疫資訊

林冠廷 / OCF Lab

當 COVID-19 的災難性疫情頻仍,資訊工具運用得宜,能讓各國推行的種種防疫措施更有效率,如臺灣公私協力開發「口罩地圖」、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透過 Line 即時公告疫情最新發展,對於安撫疫情初始的民心惶惶,有莫大幫助。然而,一些東南亞國家政府卻不這麼想--其政府以「維和」之名,執行斷網、降低網速、威嚇記者的作為,並沒有因疫情趨緩而終止,使得該國受影響的人民難以取得即時且正確的防疫資訊。

圖片來源:John Nakamura Remy on Flickr
天下合作專欄

社群媒體免費用爽爽?其實你我早被賣掉了

林冠廷 / OCF Lab

我們沈迷於大量使用各種社群媒體,即使不少人擔憂個資暴露在各平台的資安漏洞、不當蒐集與利用等風險之下,但礙於工作或維繫私人關係所需,多數人仍難以屏棄。然而,社會學家 Mike Kwet 稱現況為「數位資本主義」,各大社群龍頭以使用者的個資為獲利基礎,成為壟斷數位生意的資本家。他拒絕屈就於此,提出「數位社會主義」,企圖透過去中心化的技術,讓使用者重新做回自己個資的主人。

圖片來源:pxhere
天下合作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