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結合生物知覺研究,手機相機套用軟體框架,即呈現不同動物視覺影像
整理撰文|陳廷彥、林冠廷;編輯|耿璐、郭景晏
新軟體讓你體驗動物能看到的世界

你知道家裡的狗狗其實是色盲嗎?澳洲與英國的研究人員,在《生態與進化之方法》(Metho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中發表新軟體框架,讓人類也可以體驗動物的視覺。由於動物對於色彩與細節的感知與人們不同,這個軟體框架花費了四年時間開發,使用者無論是使用手機或單眼相機拍攝照片,輸入這個框架後,就可以轉換色彩,並且調整細節,模擬不同動物的針對不同光敏感度、色彩的視覺呈現,連水下的照片也同樣可以處理。
這個框架可以幫助生物學者了解更多不同動物的行為,也可以幫助電腦等智慧裝置使用者,對於動物有更多的認識。
在香港的長期抗戰中,科技扮演什麼角色?

香港反送中運動從年中至今,本站已經多次報導關於 Telegram、八達通等科技物,在這場至關重要的亞洲民主運動中展現的社會意涵。
在 Stempeck 與鄧穎恆為 Civic Hall 寫的此篇文章中,各種科技在香港抗爭中的角色又更進一步地凸顯出來。其中,文章內容特別聚焦於香港 g0v 社群參與者 Holok 的經驗。他提到香港在反送中運動中所使用的幾樣科技,例如:社群媒體中的抗爭事件直播,可以為無法親身參與但關心香港抗爭的人提供實際加入抗爭的感覺。而 g0v 香港社群也開發一個聊天群組機器人,用以應對假新聞。此外,連署服務、群眾募資也是香港使用的重要科技。
假新聞太多?用遊戲幫你促進媒體識讀能力

世界各地都有「假新聞」的問題,各種錯誤資訊讓我們在進行民主決策時失準。在臺灣,我們有「真的假的」LINE 機器人幫助偵測不實訊息;在美國,則是有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教授 John Cook 開發出的新遊戲「暴躁叔叔」(Cranky Uncle),用遊戲情境和測驗,破除常見的科學否認技術,如:假專家的發言、邏輯謬誤、不可能的期望和嚴苛的數據檢視。
Cook 自行設計遊戲中的角色,在故事中角色可能會因為自己「在寒風中發抖」而宣稱全球暖化不存在,或是在夜晚中宣稱太陽不存在,接著遊戲會給用戶測驗,訓練媒體識讀的能力。現在「暴躁叔叔」仍然在開發中,Cook 等人希望遊戲可以募集到 15000 美元,讓遊戲可以在 2020 年 6 月開發為手機的應用程式。
新平台讓你更加了解開源與自由軟體

現在我們常用的iOS、Android 等系統中,都有大量自由軟體的蹤影。不過你真的了解這些自由軟體和開源專案嗎?新的「LibreCorps」專案,就是要讓社群對於開放的資訊服務更加理解。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組織參與的 LibreCorps,會媒合對於開源感興趣的大學生,到有資訊服務相關需求的等人權、公民科技參與組織和合作社實習。
近期,LibreCorps 更與創新基金的得獎團隊共同協作,指導不同的合作組織認識開源與自由軟體,並用不同的指標追蹤這些團隊是否在永續性與社區經營中得到進展。這些指標包含了社區接觸、持續整合與狀況檢查、文件、專案管理、工作流程等不同元素,試圖讓專案與社區關係更加緊密。
對數位服務收稅,讓烏干達的網路用戶大幅下降

根據 Mozilla 的新報告,由於烏干達政府對於臉書、推特等超過 60 個網路平台,收取每日 0.05 美金的稅金,甚至也對「Over the Top」(OTT,意指透過網際網路直接向觀眾提供的串流媒體服務,如:Netflix、Catchplay 等)等網路服務收取新稅,導致烏干達人民在 2018 年 3 月至 9 月間上網比例降低百分之 30。Mozilla 在非洲的政策顧問 Alice Munyua 表示:「過去兩年來,我們看到了新的稅收,讓數百萬人難以負擔上網的費用。」在烏干達,人均每日生產總值為 1.9 美金,而對於網路平台過高的稅賦,將導致人民與網路漸行漸遠。
本文章授權條款為以下:
文章發佈 48 小時內,採創用 CC BY-NC-ND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文章發佈 48 小時後,採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3.0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