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未公開來源的證據與中國/香港多起編輯爭端,維基媒體基金會展開封鎖與停權行動。此舉遭中國維基社群批評:漠視中國社群運行處境。
整理撰文|陳廷彥、林冠廷;編輯|OCF Lab
維基百科封鎖部分中國編輯權限

根據 BBC 報導,持有維基百科的維基媒體基金會(Wikimedia Foundation)宣布封鎖 7 名與「中國大陸維基人用戶組」有關的編輯帳戶,並稱「基金會擁有可信的資訊,證明部分志願者並非基於善意在平臺中進行互動⋯⋯我們認為移除這些人的權限、保護社群,是必要的行動」。除了前述 7 名編輯外,尚有 12 名管理員遭到拔除;此舉飽受中國維基社群批評違背了「社群的意願與感受」。
維基百科社群長期存在政治角力議題,牽涉中國因素的中文維基百科,更是動盪與混亂。除了即將到來的管理員選舉傳出舞弊嫌疑外,香港與中國編輯也曾發起多場編輯戰,香港維基參與者聲稱,越來越多中國編輯在香港相關條目中只採中國新聞作為資料來源,且在蘋果日報被迫關閉後,情況漸趨嚴重。
Instagram 明知自家產品害青少年想自殺卻缺乏作為

華爾街日報日前揭露一份 Instagram 內部研究文件,發現有 3 成青少年女性因使用該程式而使對體態的自卑感加劇;13% 的英國青少年更因為 Instagram 而想自殺。
BBC 指出,雖然 Instagram 認為華爾街日報的報導不完整,且亦努力推出隱藏讚數等功能,盡力彌平社交媒體中相互比較情形,但仍然因刻意隱瞞這份內部文件的消極態度飽受各界撻伐。美國兒童倡議組織「公平遊玩」(Fairplay)批評 Instagram 母公司 Facebook「借用菸草公司『一手賣菸、一手賣藥』的玩法,用功能粉飾自身產品的負面效果,並對大眾及要求閱覽細節的議員隱匿研究成果」。認為隱瞞此報告根本是為了今年流出 Instagram 的青少年版計畫鋪路,以求順利推廣服務給 13 歲以下的兒童。「公平遊玩」坦言:美國政府應禁止此計畫。
沒了精準廣告,網站可以存活嗎?

過去幾年,歐洲通過了 GDPR、蘋果與臉書大戰使用者隱私議題、Google 宣布放棄 cookies。紐約時報指出,這樣的改變不僅影響使用者隱私,更可能是形塑未來網路生態的關鍵。
在〈數位隱私之戰正在重新塑造網路〉一文中,紐約時報簡介了這幾年的網路隱私變革,指出蘋果封鎖 cookies、提供使用者決定自己要不要被追蹤以後,全世界的 iPhone 使用者有 80% 決定不願遭到追蹤,被 Google 批評蘋果將隱私轉變成買得起 iPhone才能擁有的特權。即使如此,網路生態鍊仍然被迫轉型——廣告成效每況愈下的商家,開始調漲商品價格;原本靠著販賣使用者個資賺錢的廣告商,試圖轉向為建立使用者興趣群組,並投放廣告給各個群組。這些做法或許能增進隱私保護,卻也面臨技術門檻變高、特定廣告商壟斷市場的問題。廣告之戰如何發展,將會大幅影響未來的網路面貌。
Travis CI 出大包,處理方式引民怨

開源界知名的 Travis CI,是被超過 90 萬個開源專案和 60 萬使用者用來作為軟體測試工具,並以與 GitHub 跟 Bitbucket 的無縫整合而聞名。不過 Ars Technica 指出,就在本月,研究者 Felix Lange 發現 Travis CI 存在一個巨大漏洞,可能使得所有公開的開源專案的面臨軟體 API 金鑰、憑證等機密資料外洩風險。雖然 Travis CI 事後發布更新,補起了這個漏洞,卻沒有在社群中妥善揭露此事與其嚴重性。另一位參與社群的成員 Péter Szilágyi 批評:「連一句謝謝都沒有」。
受不了大公司的智慧家庭產品?改用開源自造版吧!

對 Amazon、Apple、Google 都不是很有愛,卻又很想要居住在摩登智慧住宅中的你,或許可以考慮開源解決方案。
知名的開源智慧家庭軟體 Home Assistant 背後的公司 Nabu Casa,決定以樹莓派為基礎,推出智慧家庭中樞「Home Assistant Amber」。這套系統售價為 149 美金,支援 Zigbee、OpenThread、Z-Wave 等業界標準,代表 Philips Hue 燈泡等常見的智慧家庭產品大多可以支援。有趣的是,這套系統並未內建 WiFi 或藍牙,而是僅支援有線網路,該公司的理由是智慧家庭「需要可靠的網路」。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上 Home Assistant Amber 的募資頁面查看,但掏出錢包前,請先衡量募資風險。
如果覺得我們寫得不錯,歡迎點選下圖幫我們按讚,按讚五次 OCF Lab 就會收到虛擬貨幣 LikeCoin 回饋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