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合力、公開透明的維基也淪為俄羅斯資訊戰戰場!俄羅斯維基因入侵等字詞和列出俄軍傷亡人數而被威脅封鎖,因此引發更多平台與媒體合力抗爭,呼籲同行勿順從惡權。

陳廷彥、林冠廷;編輯|OCF Lab

維基百科對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描述,被俄方當作「非法散布資訊」

(Photo on Link)

根據 Engadget,維基百科因為一則名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2022)」的條目,收到俄羅斯通訊監管單位 Roskomnadzor 警告是「非法散布資訊」。
他們宣稱條目中關於俄軍、烏克蘭平民傷亡人數有誤,如果不刪除就要在俄羅斯封鎖維基百科。俄文版維基百科的編輯告訴記者,他們會持續完善條目、增加更多資料來源,但不會屈服於俄羅斯的威脅;維基媒體基金會則發表聲明,批評俄羅斯的入侵行為製造了無意義的生命損失,更伴隨著線上資訊戰。與此同時,Engadget 也引述俄羅斯大型入口網站 Yandex 前新聞主管 Lev Gershenzon 對該網站的喊話,他希望 Yandex 的員工不要再繼續為俄羅斯的言論審查服務,成為戰爭幫兇。

外媒:「TikTok 是為戰爭而設計」

「如果 Facebook 是臃腫的,Instagram 是精心策劃的,YouTube 需要大量設備和編輯,那麼 TikTok 就是又快又髒的」——這是 WIRED 對於 TikTok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役中所扮演角色的精準詮釋。
烏克蘭並非第一場在社交平台上演的戰爭,但卻是 TikTok 的出道之役。TikTok 的「又快又髒」,意思是 TikTok 提供了視覺效果與即時性十足的平臺,並透過高度客製化的影片推薦演算法,吸引年輕族群在裡面不斷瀏覽與上傳影片。這種特性,使得 TikTok 成為戰爭影像的集散地;許多人雖然還是仰賴推特,但推特上的影片多半也是來自於 TikTok 使用者的上傳,讓大量、第一手資訊不斷從這個平臺中流出,也更利於試圖追蹤軍隊行動的開源地圖調查員執行計畫。但 WIRED 也提醒, TikTok 快速且即時的特性,使得資訊不但難以查證,而且容易煽情。在大量劣質內容流竄的同時,TikTok 的審查機制也不夠精確。

烏克蘭的科技社群如何互助?

(Photo credit by HalasSwiatel on Pixabay)

BBC 指出,在俄羅斯入侵以前,烏克蘭各地科技新創事業蓬勃發展,更在 2021 年有了第一家價值破 100 億美金的獨角獸公司。戰爭爆發後,這些公司開始透過各方面的技術強項彼此幫助,例如建立網站、捐贈管道幫助軍隊。如科技商業社群 Lviv IT Cluster 的辦公室成為互助組織的基地,收集物資並協助流離失所的人尋找去處。面對俄羅斯大量的資訊戰包圍,換臉軟體 Reface 協助用他們的平臺提供正確資訊;Ajax Systems 則開發程式提供空襲警報。同時,西方科技公司也協助撤離當地的員工與家眷,提供帶薪休假,並且備份資料到安全的伺服器,幫助烏克蘭反擊邪惡勢力。

兩個工具幫你追蹤全世界如何應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Photo on Link)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在資訊時代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關注,這也代表我們有許多數位工具可以追蹤這場戰爭的最新資訊。根據 NiemanLab,最近有兩個值得參考的新工具:第一是德國非營利調查組織 Correctiv 的「制裁追蹤器」,打開後可以看到各國對俄羅斯所採取的制裁行動,以受制裁的人、公司等分類,也可以看到西方各國或各公司如何反應;另一個工具則是哈佛大學「科技與社會變遷計畫」對於俄羅斯媒體操控的追蹤,點入可以依照時序看到通訊媒體封鎖俄羅斯資訊的行為,以及俄羅斯對這些媒體或網站的審查行動。

「湖邊小屋」能否成為開源商業化的新典範?

(Photo by Luca Bravo on Unsplash)

設想你的企業有數以 PB 計的商業資料,這些資料雖然瑣碎、混亂,但若能妥善整理,將可以產生無窮的商業價值。而「湖邊小屋」(lakehouse)能做的事情,就是試著在「資料湖」上搭建一個標準化的資料結構,幫助資料科學家進入湖中分析資料。
根據 Protocol,Neflix 與 Uber 兩家巨型科技公司,除了看見了這個需求,搭建自己的「湖邊小屋」外,更將湖邊小屋的技術開源,提供更多需求使用。其中,Netflix、Apple 等公司協助建立的開源架構「Apache Iceberg」,現在更獲其他新創公司採納,成為商業產品的一部分。




本文章授權條款採 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4.0

如果覺得我們寫得不錯,歡迎點選下圖幫我們按讚,按讚五次 OCF Lab 就會收到虛擬貨幣 LikeCoin 回饋唷!

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1_euiba7nlezhh3xia6jlmyw.gif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