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數位社會,我們該如何看待網際網路?

作者|David Souter 於 APC 網站發布
翻譯|李明真
編輯 | OCF Lab

編按:此文章為翻譯文章,原文來自 Association Progressive Communications (APC) 網站,為 APC 主題專欄 「Inside the Digital Society 深究數位社會系列」文章之一。

什麼是網路?

如果問 Google「什麼是網路?」,得到的答案都會差不多。根據大英百科全書,網路是「一個連接世界各地電腦的龐大網絡」:根據維基百科,網路是「使用網際網路協定套組在不同網絡與裝置之間通訊的全球性互聯電腦網路系統」;根據英國廣播公司 BBC 的說明,網路是「一個很像郵政系統的全球計算機網络,只不過網路的運作速度為次秒級」,我覺得 BBC 這個描述蠻貼切的,因為這是從通訊歷史的角度來解釋網路,只不過,對許多現代人來說,網路已變得比郵政系統來得熟悉許多。 

這些從不同角度出發的定義,在某種程度上雖然都正確,而且也是自然而然會產生的論點,但其實都還是非常片面的定義:這些定義都是從 ”科技“ 的角度去解釋網路,而不是從社會的角度。

從這些論點出發,會自然而然認為我們認知的網路是由科技技術建構而成,也就是說,大家只會聚焦在科技的層面,而不是網路實際的用途。這有點像把汽車看做有輪子的內燃機,而不是能讓人快速移動的工具;從這角度解釋汽車雖然是不錯的出發點,但這並不會告訴你如何使用汽車,或是汽車對社會有什麼影響。

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