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訪 LASS 社群創辦人哈爸,在空氣與水文等環境監測面,民間開源社群如何突破儀器與技術藩籬,向政府伸出合作之手,興起公私單位、政府部門之間的協作風氣。
作者:林冠廷 | 編輯:OCF Lab
在過去,環境監測受限於儀器成本與專業技術,往往需要仰賴政府或學術單位執行,而環境監測的成果資料,也屬於這些單位所有。到了當代,環境監測的硬體透過開源方式釋出,不僅降低成本與技術門檻,更因其互助分享的特性,讓普羅大眾也可以參與環境監測--遍佈全臺的「空氣盒子」就是最著名的案例。
特訪 LASS 社群創辦人哈爸,在空氣與水文等環境監測面,民間開源社群如何突破儀器與技術藩籬,向政府伸出合作之手,興起公私單位、政府部門之間的協作風氣。
作者:林冠廷 | 編輯:OCF Lab
在過去,環境監測受限於儀器成本與專業技術,往往需要仰賴政府或學術單位執行,而環境監測的成果資料,也屬於這些單位所有。到了當代,環境監測的硬體透過開源方式釋出,不僅降低成本與技術門檻,更因其互助分享的特性,讓普羅大眾也可以參與環境監測--遍佈全臺的「空氣盒子」就是最著名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