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哪些言論受到喜歡,就是單純依據民眾的互動程度。
整理撰文|陳廷彥、林冠廷 - 編輯 | 耿璐
被視為傳統保守的共和黨,疾呼其言論自由被科技公司箝制
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 Ted Cruz 等人,要求聯邦貿易委員會調查 Facebook、Twitter 與 Google 對於保守主義可能的偏見。除了Cruz 以外,美國總統 Trump、親共和黨媒體 Fox News 也紛紛有類似的批評。不過,媒體《The Atlantic》指出,Cruz 本身就是第一個使用「劍橋分析」收集選民資料的美國總統候選人,而「劍橋分析」正是臉書對於資訊操控的一大醜聞,因此大科技公司究竟在服務誰可能還很難說。原始報導中特別提到,演算法本來就非中立,各大科技龍頭都有其演算偏見,但這些都跟美國保守主義政客所指控的毫無關係,網路上哪些言論受到喜歡,就是單純依據民眾的互動程度,這一切都只是簡單的商業考量。
開放知識基金會:開放資料是降低大企業避稅的途徑
國際組織 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 (開放知識基金會) 最近釋出的文章,直接表示「全球稅務系統已崩壞!」,首先,根據一些經濟學家估計,全世界有大約 40% 的跨國利潤轉移到避稅天堂,再來,電子商務服務早已左右全球經濟,但其課稅機制落伍且不健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已宣布要在 2020 年底有新的政策處理全球稅務失能問題,並期許新系統能因應現代的數位化經濟;面對跨領域稅務困境,歐盟表示屆時若其他人沒有共識,歐盟會自己推動加稅政策。開放知識基金會則表示,世界稅收制度的透明度必須加強並提出,「Open Data for Tax Justice project」透過企業與國家提供財稅資料供全民監督,才能降低避稅問題。
俄羅斯的「極權制網路」會帶來什麼影響?
前本週報曾經報導,俄羅斯已經通過 「俄羅斯網路主權(Sovereign RUnet)」 法案,授權政府單位隨時以安全為由切斷境內網路對外的聯繫。新聞網站《openDemocracy》進一步警告,俄羅斯對於箝制網路的種種舉動將會有代價,比如建置系統的成本,同時網際服務商的獲利隨著地位降低而變少。雖然政府不見得會真的切斷網路,但新設計的系統將會增加政府控制言論的威力,而原本相對自由的軟體工程師也會選擇離開自己的國家。
跟政府要資料,發掘英國現代奴隸的真相
現代奴隸(modern slavery)指的是包括因為債務、強迫婚姻、人口販賣、強迫性交易等原因而被奴役的人。英國在前幾年通過了《現代奴隸法》,時任首相 Theresa May 也認為這是當代的嚴重問題。不過,最近一項資料映射計畫 After Exploitation,透過資訊自由法案(FOI)的機制,取得 507 名潛在受害者的資料,結果發現許多被迫進入英國的現代奴隸,並沒有在英國的移民體制中獲得自由,反而時常被長期拘留甚至遣返。報告結果出爐後,已有多個民間團體公開呼籲政府應該加強資訊公開,希望政府加強對於這群弱勢者的支持。
紐約市推動全美第一個店面註冊系統
紐約市議會通過新法案,要求商人必須登錄零售店的資訊,希望可以用以處理空屋的問題。隨著線上購物興起,美國各地的空店面也越來越多,該市期待透過建置資料庫,可以收集空屋資訊,用來當作政策施行的參考。
本文章授權條款為以下:
文章發佈 48 小時內,採創用 CC BY-NC-ND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文章發佈 48 小時後,採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3.0 台灣。
On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