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斷網」已經成為各國政府壓制異議愈來愈常用的手段 。

整理撰文|陳廷彥

Photo credit byEngin_Akyurt

2018 年年底,來自蘇丹的 Safaa 有次用 WhatsApp 跟同學討論功課,突然間他完全收不到對方傳來的檔案和訊息。他接著上 Facebook 看看是不是 WhatsApp 出了問題,結果發現Facebook 也連不上。這讓他頓時失去了和家人與朋友聯繫的管道。後來他才知道,原來是因為蘇丹當地的抗爭,讓政府為了避免抗爭規模擴大,限縮了網路連線。

這樣的情形就是「斷網」(internet shutdowns)。隨著網路的普及率愈來愈高,近年來「斷網」已經成為各國政府壓制異議愈來愈常用的手段,形式從禁特定的通訊軟體(Facebook、Telegram等)到全面切斷網路服務皆有。

根據國際網路人權組織Access Now的「斷網追蹤計畫」(Shutdown Tracker Optimization Project),每年的斷網事件已經從 2016 年的 75 件成長到 2018 年的 188 件。其中,亞洲是最常發生斷網的區域,而過去六年斷網超過三百次的印度更是世界之最。

「斷網」不但嚴重損害基本人權與經濟發展,對於一般人民的日常生活也帶來深遠的衝擊。Access Now 因此發起了 #KeepItOn 計畫,希望讓曾經遭遇斷網的民眾,藉此分享他們斷網後的生活。

多元管道,讓民眾分享自己的斷網經驗

#KeepItOn 計畫的運作很簡單:只要進入Google表單,就可以分享自己是如何被影響、斷網的程度與範圍、是否連簡訊與電話都被封鎖等資訊,還可以上傳照片;而除了線上表單之外,電子郵件、Twitter、Facebook 也是讓民眾分享故事的管道。

這個計畫從在 2016 年的 RightsCon 發起之後,至今也已經得到來自 65 個國家的 160 個組織支持。因此,如果民眾自己無法上網,也可以透過這些當地的資訊社群或國際組織,來協助回報斷網情形。

這樣的管道,為許多努力掙脫政府封鎖的人帶來了一線希望。例如其中有一次,Access Now 的成員收到一張來路不明的鄉間小路照片。當時他們一頭霧水,後來循線追蹤才發現,原來是一個遭遇斷網的居民,徒步跋涉並搭公車到邊境之後,利用其他國的網路克難地發了一張照片,希望藉此讓 Access Now 知道當地的斷網情況。

另外有些時候,則是在選舉或抗爭期間,社群媒體被封鎖,這時 #KeepItOn 的管道也讓民眾有機會分享原本要貼在臉書上的內容。

除此之外,透過民眾真實經驗的分享,Access Now 也發現斷網除了打壓政治抗議外,還有許多原本沒有料想到的負面影響。在教育方面,年輕人的學習變得更加困難;而在醫療方面,許多人因為斷網難以與自己的醫生聯絡,而有些仰賴網路來分配醫療物資的機構也受到嚴重影響。更不用說許多走失的親人,也因為斷網而錯失了即時尋回的機會。

講故事之外,進一步向網路服務商和國際組織施壓

不過,Access Now也發現,雖然這樣的機會讓許多民眾願意分享他們的經驗,但在威權統治較為嚴峻、人民活在恐懼之中的國家裡,人們還是相對不太敢把這些經驗說出來。

因此,Access Now 不只希望藉著 #KeepItOn 計畫調查全球斷網的現況,還希望未來進一步利用這些故事來向網路服務商(ISP)施壓,希望他們抵抗來自政府的斷網要求。畢竟,對這些倚賴用戶上網賺錢的網路服務商而言,斷網對他們而言並無好處。

Access Now 也期待這個計畫中的故事,能讓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能夠更加重視斷網的議題,結合國際的輿論壓力與相關規範,讓這些頻繁「斷網」的國家開始重視人民的網路自由。


本文章授權條款為以下:
文章發佈 48 小時內,採創用 CC BY-NC-ND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文章發佈 48 小時後,採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3.0 台灣。

One comment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