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冠廷
編輯 | 林韋丞
圖片來源 | Jan van Raay (flickr)
2021 年 2 月 1 日凌晨,緬甸國防軍推翻在去年議會選舉中得勝的全國民主聯盟政府,政變後軍方隨即宣布緊急狀態,並逮捕了民選政府的核心成員。此舉為緬甸不穩定的政治情勢火上加油,但在數位人權及言論自由方面,據開放科技基金(Open Technology Fund)的報告所言,無論是軍方或民選政權,兩者都是近幾年網路控制與社會監控的加害者。
封鎖色情網站,也封鎖新聞媒體
1962年到2011年間,緬甸長期處於軍政府統治。翁山蘇姬當時作為東南亞最有名的人權運動家,曾經被長期軟禁;2011年緬甸政權終於轉交給民選但親軍方的政府,2016年全國民主聯盟與翁山蘇姬才上台執政。兩派看似是水火不容的政敵,但對網路控制其實很有共識。
開放科技基金(Open Technology Fund)的「資訊控制獎助計畫」研究員Phyu Phyu Kyaw,於2020年11月發表《緬甸網路審查及監控之崛起》報告。內容指出,社群媒體監控已經行之有年,不過隨著2020年若開邦的衝突升溫,全國民主聯盟政權更加重使用網路審查。
報告分析,2020年1月到7月間約有200個網站被封鎖,多數含有情色內容,其中41個則是新聞媒體。政府在2017年花了460萬美金建置「社交媒體監控小組」;從2019到2020年,又斥資400萬美金開發竊聽系統,顯示政府對於監控科技的龐大興趣。
報告引用一份流出的會議紀錄,指出政府在2019年1月找來不同的電信業者,討論如何利用竊聽系統攔截使用者的電話與網路使用,進而監視人民。與會的電信業者不只有國營的MPT,還有軍方的MyTel公司。
透過這些監視技術,政府達到讓民間噤聲的效果──近8成的緬甸人權工作者、記者、社運者與研究者表示,他們使用網路無法感到安全;4成5的人權相關工作者更承認他們為了避免被政府騷擾而自我審查。
監控存在性別歧視,女性面臨更大風險
緬甸對於科技的監控與控制,存在明顯的性別因素。即使受訪者只有約50%是女性,但根據報告統計,所有自我審查的人權工作者中,女性比例高達72%。無論是和平發展、人權侵犯記錄、數位人權、法律改革等領域,都有女性被騷擾。
其中一個騷擾的來源,是親軍方、極端民族主義、反穆斯林的宗教組織「MaBaTha」,他們因為不滿自身仇恨言論被這些女性批評,就以不合適的圖片與文字轟炸這些女性的臉書頁面,有三分之一的女性運動者說,只因為自己是女性,而遭到殘酷的騷擾。
「他們(警方的特別情報部門)還會威脅朋友與家人,已經有很多案例了。針對家人的壓力脅迫數量之多讓我特別緊張,警察會透過Messenger的電話功能威脅女性運動者」其中一名受訪者告訴報告作者。
軍方接管後,未來可能雪上加霜
隨著軍方以2020年緬甸大選作票的理由逮捕翁山蘇姬以及其民選政權,軍隊接管政府並預計進入為期一年的全國緊急狀態,未來的狀況可能只會比以往嚴重。
從2019年各地的衝突開始,緬甸就時有斷網、限制人民通訊的先例,有些區域的網路甚至被中斷超過一年。《紐約時報》指出,軍方一旦取得權力,幾個主要城市的手機訊號與網路就遭到中斷。記者與新聞工作者則人人自危,擔心遭遇不測。
過去幾年,緬甸紛亂不斷,羅興亞人遭到屠殺,使得翁山蘇姬從過去的和平象徵走下神壇。當時在民選政府的執政下,政府反人權、侵犯自由的監控技術就已讓人不寒而慄,現在緬甸更被缺乏民意基礎的軍方控制,短時間內情勢恐怕只會更加黯淡。緬甸的案例不只提醒我們自由的可貴,我們更應該繼續關注東南亞人權發展,並隨時為自由與民主發聲。
- 本文章授權條款採 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4.0。
- 本文章為 OCF Lab 與《獨立評論@天下》雜誌合作的專欄:數位公民,同步刊載於《獨立評論@天下》雜誌網站,標題和前言與《獨立評論@天下》刊出版本略有不同。
如果覺得我們寫得不錯,歡迎點選下圖幫我們按讚,按讚五次 OCF Lab 就會收到虛擬貨幣 LikeCoin 回饋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