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chatbot + 志願者查核事實,防堵假新聞和惡意誤導資訊流竄。

整理撰文|陳廷彥、林冠廷;編輯|郭景晏

半島電視報導臺灣 Cofacts 專案

(Photo credit by Studio Incendo, (CC BY 2.0)

中東知名的新聞媒體半島電視(Al Jazeera),日前以「兒童說故事人幫助臺灣從假訊息中查明真相」(The children’s storyteller helping Taiwan sort fact from fiction)為題,報導利用 LINE 機器人收集網路訊息,並由群眾編輯協助查核的 Cofacts 專案
據歌德堡大學研究所於 2019 年發佈的《V-dem 民主研究報告》,中國正積極地將虛假或誤導性訊息散播至世界各國,臺灣是其首要目標之一,故臺灣當地掀起反紅媒浪潮,Cofacts 專案更因而大受矚目。此篇報導也引用了臺大風險中心學者的評論,並分析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的政府立場和其在反假消息滲透的應對措施。

上班族沒時間運動?地鐵公司來幫你

(Photo by East Japan Railway launches exercise app that provide workouts for commuters based on locations)

東日本鐵道與健身中心 Jexer、健康機構 McCann Health 合作,推出以「訓練」和「列車」英文諧音為名的軟體「’Train’ing」,試圖回答一個問題:「如何將日常通勤轉換為健康的契機?」這個軟體利用手機與地鐵列車之間的通訊,讓使用者可以依照自己旅程的長短、列車擁擠程度與站立或坐下的位置,在手機上看到不同的運動建議,一邊搭車一邊健身。

銀行擁抱開放原始碼,有什麼好與壞?

(Photo by Etienne Martin on Unsplash)

隨著微軟、IBM 等科技巨頭對開放原始碼技術投注更多資源,開源軟體顯得更加主流,而非小眾資訊專精者的興趣。Finextra 指出,美國最大的信用卡公司之一的 Capital One、高盛、摩根大通等銀行,都已經開始利用開放原始碼進行資訊傳遞,或者將區塊鏈等新科技專案開源。使用開源,銀行可以降低成本、避免被專有軟體綁架;更可以加入貢獻,美化企業形象,增進透明性。
不過文章也提到,開源授權條款對企業可能造成挑戰,同時銀行害怕開源軟體支援較少,而開源軟體也會使得企業之間的差異優勢變小。

英格蘭成立大型公車開放資料平臺

(Photo by Pau Casals on Unsplash)

英國運輸部宣布,啟動「公車開放資料服務」(Bus Open Data Service),要求英格蘭公車業者上傳公車營運資料。2020 年底,業者需要上傳時刻表,2021 年 1 月 7 日,上傳公車位置資訊、基本費率資訊,2023 年則是複雜費率資訊。運輸部指出,目前尚無儲存費率與車票資訊的標準,因此其開發了名為 NeTEx 的新標準。
公車有顯著的社會、經濟與環保好處,但是目前--特別是非倫敦地區--的公車票價、路線、時間等資訊不足,而公開這些資訊將可吸引民眾搭乘,以避免他們選擇不利環保且昂貴的其它交通方式。

開放資料未來要怎麼實踐得更好?

(Photo credit by Free-Photos on pixabay)

過去,開放原始碼與公開版權的出版物,是政府「開放」的濫觴,而當代的政府開放資料,則要等到美國的歐巴馬政府才出現了明確的實踐模式。只是十多年來,關於開放資料,還是存在大量挑戰。
澳洲維多利亞州政府的 Suneel Jethani 與博士後研究員 Dale Leorke,以「開放資料存在價值——但很難證明」為題,與不同的政府工作者進行訪談,希望讓維多莉亞州成為開放資料的領導者。


本文章授權條款為以下:
文章發佈 48 小時內,採創用 CC BY-NC-ND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文章發佈 48 小時後,採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3.0 台灣。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