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開始問:如果「無政府」的網路引發諸多問題,是否意味著政府的力量應該更深入網路的基本架構呢?
整理撰文|陳廷彥、林冠廷;編輯|OCF Lab
中國正在打造新的網路協議,要把網路審查輸出到全世界
自網際網路問世到普及沒有中央「政府」管理的特性,網路提供了多元的發聲管道,但隨著網路被 Facebook、Google 等大型科技公司壟斷,侵犯隱私、意見極端化等現象也激發了全球各地對現有網路架構的不滿。許多人開始問:如果「無政府」的網路引發諸多問題,是否意味著政府的力量應該更深入網路的基本架構呢?
乘著這股檢討網路治理模式的輿論趨勢,世界各地的威權政府藉機想要根本性地瓦解網路從 1990 年代以來的去中心化特性。近來以華為公司為首的中國網路科技勢力,開始在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倡議制定一套「由上而下」的新網路協議(Internet Protocol, IP),打算增加國家在管理網路上的力量。在這套新的網路協議下,政府或許可以影響人們是否可以造訪網頁、下載應用程式,且不同的國家可以打造屬於自己的網路內容體系,形同將今日中國的網路審查輸出到全世界。擔憂這種發展的學者指出,民主國家必須協力設法打造一個更民主、透明,不被科技巨頭壟斷的網路,才能避免把網路的管理權拱手讓給威權政府。
Mozilla 推獎助方案,鼓勵你開發技術、解決疫情
Firefox 瀏覽器開發者 Mozilla 不只是公司,Mozilla Foundation 更是致力於推動開源、網路自由的全球性組織,因應席捲全球的 COVID-19 (新冠肺炎或武漢肺炎) 疫情,該基金會宣布本年度的「Mozilla 開源協助專案」(Mozilla Open Source Support Program; MOSS)將提供 50,000 美金的獎助金,幫助開發者開發打擊疫情的開源新科技。獎助金贊助的對象不限身分,只要是開源軟、硬體即可。基金會舉例,無論是開源呼吸器,利用 3D 列印幫助一般民眾列印呼吸器的軟體平臺,或是打擊疫情假訊息的瀏覽器外掛,都是可能的方向。
全世界 Maker (創客) 串連起來,製造救人工具
雖然台灣目前不是 COVID-19 (新冠肺炎或武漢肺炎)的重災區,不過在疫情慘重的義大利、美國等地,都不斷傳出呼吸器短缺的消息。沒有呼吸器,除了使得 COVID-19重症患者死亡率提升,也連帶使得其他疾病的需求遭到排擠。為了試圖彌補呼吸器的不足,有一群人利用開源技術開始製造更多醫療器材。開源製造與一般的醫療器材生產邏輯固然不同,也引起疑慮,不過在感染人數節節攀升的同時,已經可以看到有義大利醫院願意嘗試非醫療製造商自行動手完成的開源呼吸器。目前有一群人在網路上集結,撰寫相關科技指導文章,以及協助翻譯成當地語言。
誰說防疫就沒隱私?歐洲推疫情接觸史記錄工具
防疫期間,許多國家政府用「防疫視同作戰」試圖說服國民將更多權利交給政府,甚至藉機擴充政府權力。不過在歐洲,「泛歐接觸追蹤保護隱私」計畫(The Pan-European Privacy Preserving Proximity Tracing initiative)的開發人員不這麼想。他們開發了一套新手機軟體,讓使用者下載後,利用藍牙記錄靠近的用戶,如果確定確診 COVID-19,就會通知其他接觸者。不過與其他相似的軟體不同,這套軟體會使用暱稱,而且接觸紀錄不會上傳,只會留在手機之中。
群眾回報路不亮!尼泊爾社群用開放資料試圖解決社區安全問題
加德滿都時常面臨路燈不亮的問題,除了直接造成交通障礙之外,更會對於社區的其他安全造成危害,例如竊盜、藥物或性暴力案件,都會因為路燈不亮而變得更加嚴重。尼泊爾「青年創新實驗室」(Youth Innovation Lab)的 Ankita Shah 等人,從地圖平臺 Mapbox 獲得資金,試圖解決這個問題。青年創新實驗室在 2019 年啟動了「燈亮」(LightsON)計畫,邀請青年一起記錄路燈狀況,過了一年後已經可以看到地圖中各地不斷增加的回報點位。這個計畫也獲得加德滿都政府的支持。
本文章授權條款採 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