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居家隔離或科技防疫,弱勢是否仍被排除在應該受到支援的行列?
整理撰文|陳廷彥、林冠廷;編輯|OCF Lab
從 AIDS 到 COVID-19——疫情會如何重塑世界面貌?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與 AIDS 皆為全球傳播的法定傳染病,同樣沒有疫苗,在擴大傳染期間也沒有特效藥,,因為呼吸道症狀的高傳染性,在當代歷史中首次讓全球各地民眾都浸泡在病毒風險之中。
美國研究學者 Steven W. Thrasher 指出兩者的相異之處,卻也指出 COVID-19 與愛滋病相同,皆是能夠映照出歧視的疾病。新的居家隔離政策,預設了每個人都有一個安全的居家環境可以避難,雖然確實讓整體感染機會下降,卻也讓單身者、非典型家庭成員、家庭暴力受害者被排除在安全之外;科技的確可輔助居家隔離的實施,但全面使用遠距軟體,也帶給監獄、學校在探視與上課需求中省錢的藉口,同時對這些機構的成員帶來傅柯(Foucault)式「全景監獄」(panopticon)的監控問題,並忽視社會弱勢者可能有配備與使用知識不足的狀況。
阻止性暴力的科技,從設計到製造過程都顯示出對女性的歧視
市面上抵抗性暴力的產品愈來愈多,例如 Ekaterina Romanovskaya、Nikita Marshansky、Leonid Bereshchansky 共同推出的智慧戒指 Nimb,穿戴者在遇到危險時可以利用戒指通知親友與警察,或是印度人 Shyam Chaurasia 所開發的「口紅槍」,能發出相當大的槍枝轟鳴聲並同時報警,還有用隱形墨水標記性騷擾犯的郵票、反強姦的保險套 Rape-aXe、把女性偽裝成自動販賣機的服飾等等。開發這些裝置的設計者常常是女性,雖然買氣很旺,卻不被男性所主導的投資者所支持;這些裝置推出後,也有評論家批評「用武裝婦女的方式去反性暴力根本是個錯誤,因為這無法真正解決問題」這些裝置的設計概念,可能會使得沒有武裝自我的女性陷入「沒有好好保護自己」的父權式指控,不僅加深譴責受害者的社會氛圍,甚至更使加害者的暴行被淡化,等同變相承認社會的強姦文化。
GitHub開放組織使用私密專案功能
(Photo credit by b3nj5m1n on Pixabay)
由微軟公司所併購的軟體託管服務 GitHub,日前宣布開放組織使用私密專案的功能,意即任何開發者都能夠使用私人的代碼儲存庫,未付費者只能將自己的代碼存在公開的儲存庫中。在這之前,只有少數協作者的專案可以免費使用,否則就需要付費,或是將專案公開。專家認為,這個舉動有助於軟體開發,但能否吸引更多人使用 GitHub 則有待觀察。
以色列科學家開始實驗開源呼吸器
在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使得各地醫療資源嚴重過載之際,一組超過 40 名科學家的以色列團隊,只耗費十天時間,開發出了一款相當便宜的呼吸器系統 AmboVent-1690-108。一般呼吸器的價格約為 4 萬美元,但 AmboVent-1690-108 只需要 500 到 1000 美元,而且設備完全開源,甚至開放商業使用。團隊製作了 20 個原型發放到世界各地,希望讓監管單位盡快核可。在以色列,AmboVent-1690-108 也將在一個耶路撒冷的醫學中心對豬隻進行測試,若成功勢必會對疫情嚴峻的國家有相當助益。
開放知識基金會宣布啟動「司法開放知識計畫」,提供法界關於演算法問責機制的資源
演算法是什麼?人工智慧跟演算法有什麼不同?對於科技業界人士,這可能是基本不過的問題,但對於法界人士而言,這些都是新問題。面對快速發展的演算法歧視等各種問責演算法的事件,如果需要法律介入,法官與律師因對技術的知識不足,更無法給出合適的回答。因此,開放知識基金會推出「司法開放知識計畫」,與英國的司法界合作,希望填補法律關於演算法知識的空白。
本文章授權條款採 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