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冠廷 / OCF Lab
我們沈迷於大量使用各種社群媒體,即使不少人擔憂個資暴露在各平台的資安漏洞、不當蒐集與利用等風險之下,但礙於工作或維繫私人關係所需,多數人仍難以屏棄。然而,社會學家 Mike Kwet 稱現況為「數位資本主義」,各大社群龍頭以使用者的個資為獲利基礎,成為壟斷數位生意的資本家。他拒絕屈就於此,提出「數位社會主義」,企圖透過去中心化的技術,讓使用者重新做回自己個資的主人。

營收雖可觀,社交媒體龍頭們的隱私與安全問題仍層出不窮
資本市場追逐收益的結果,是光在 2019 年,臉書營收就超過 706 億美金、微軟超過 1 千 2 百億美金、亞馬遜更超過 2 千 8 百億美金,分別介於臺幣 2 到 8 兆餘元。但是,用一疊疊鈔票砌出來的商業帝國,面對使用者追求安全、私密、公正討論空間的權利卻是漫不經心。
根據 BBC 報導,駭客在 7 月 15 日用歐巴馬、比爾蓋茲等 130 位政商名人的推特帳號,同時發出詐騙訊息,得手價值臺幣 3 百萬元的比特幣。
整天把消費者隱私掛在嘴上的蘋果,出包也沒少過——富比世雜誌指出,蘋果的「Sign in with Apple」服務,原先目的是幫助使用者不需建立新帳號,就登入各個網路服務,卻在 4 月被印度資安專家找到重大的安全漏洞。
惡名昭彰的臉書,更早在 2018 年的劍橋分析事件中,就暴露其對於使用者福祉的漠視。防制醫療偽科學資訊的倡議者 Anne Borden King,在 7 月 10 日投書紐約時報,控訴自己在臉書發了確診乳癌的動態更新後,就不斷收到癌症另類療法詐騙廣告;澳洲《衛報》則於 19 日製作了 26 分鐘的錄音節目,描繪臉書如何成為種族與性別仇恨言論的溫床。
使用者重掌個資,「數位社會主義」可望打破社交媒體窠臼
社交媒體不只是一個付費的商品,而是直接影響我們的經濟、文化與政治的生活模式,卻由一群以資本主義邏輯運作的商人經營,自然難以提供符合社會福祉與使用者需求的服務。面對失序的數位帝國,我們該如何是好?耶魯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社會學家 Mike Kwet,認為現有的「數位資本主義」不應該再運作下去。
來自南非的 Kwet,曾經在《種族與階級》(Race & Class)期刊中撰文,指出這些位於美國的科技公司,以跨國的壟斷力量,與富裕國家的情報單位合作,對南非等經濟實力尚在發展的「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進行監控。
今年 5 月,Kwet 投書半島電視臺(Al Jazeera)網站。他直言,技術需要去中心化,以避免任何一個公司或國家壟斷我們的資料。Kwet 寫道,透過要求這些公司改革來解決社群媒體的弊病,就像是追求用「乾淨的煤炭」來解決能源危機一樣難以成真。
「主人的工具,永遠不可能拿來拆主人的屋,」Kwet 在文章中指出,就算商業公司妥協,把臉書集團旗下的 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 三個平臺拆開各自競爭,或是允許 Facebook 、 Google 等不同公司的使用者到其他平臺上面互動,到頭來我們仍然遵循著「數位資本主義」的邏輯,允許科技巨頭掌有並濫用價值連城的使用者資料。
「數位社會主義」勝過現有「數位資本主義」的魔力在於,使用者可以從遙不可及的雲端收回自己的資料,隨時決定這些資料要如何運用。Kwet 的投書中進一步指出,當個資回到用使用者手上,商業公司就無法透過資料獲利;利潤誘因被消滅後,社交媒體的弊病才可能解除。
透過開源技術,建立真正以使用者為核心的社群平臺
在 Kwet 的投書中,他指出幾個替代方案。Mastodon 是其中最知名的一項。這是一個功能與推特類似的服務,但在官方網站中,Mastodon 說自己「不只是一個網站,而是一個聯邦」。每個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 Mastodon,而不同的 Mastodon 站點之間可以相互串聯。也就是說,彼此信任的三五好友可以自行架設一個 Mastodon,管理自己的資料;能向外與志同道合的 Mastodon 站點互動,也能隨時暫停互動,去中心化設計兼顧隱私與社交需求。
目前,臺灣的軟體自由協會與 g0v 等具有信譽的社群,均建置了自己的 Mastodon 平臺(軟體自由協會、g0v,並可參考網友 edoo 建立的介紹文件),分別有數百名與上千名不等的使用者,並允許新網友加入。Kwet 也提到了類似 YouTube 的 PeerTube、類似 Instagram 的 PixelFed 等平臺,採用相似的「聯邦制」設計。
這些方案除了去中心化,更重要的共通之處在於開放原始碼。一旦原始碼公開,軟體的運作機制將不再是黑箱,各地社群便能檢視原始碼安全性,並可因應不同需求修改功能,建置在自己的伺服器中,不再需要仰賴大型公司。Kwet 於投書中認為,商業公司固然可以繼續開發自己的服務,但前提仍然是讓使用者保有自身資料,不被公司所掌握。
而政府在開源的社群平臺中應該扮演什麼角色?Kwet 在文章指出,國家應該立法要求大型科技公司放棄使用者資料,把社交媒體的基礎架構交還給使用者。此外,政府應該補貼開源與自由軟體開發,並幫助低收入家庭取用網路,讓我們真正能控制自己的網路生活。
- 本文章授權條款採 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4.0。
- 本文章為 OCF Lab 與《獨立評論@天下》雜誌合作的專欄:數位公民,同步刊載於《獨立評論@天下》雜誌網站,標題和前言與《獨立評論@天下》刊出版本略有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