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冠廷(OCF Lab)

臺灣在這波 COVID-19 肆虐中防疫得當,除了政府與人民迅速的反應之外,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更是關鍵,成天照護患者的他們若是倒下,醫療系統恐有癱瘓之虞。為了降低醫療工作者的感染機率,花蓮門諾醫院的賴賢勇醫師開發「防疫箱」,有助於隔絕病患與醫師間的病毒傳播。防疫箱不僅成本低、防護效果高,更難能可貴的是,賴醫師無私分享設計圖,讓各地醫師與醫院可根據需求改良成適合當地情況的設計。臺灣之光透過開源釋出發揚到全球,幫助更多國家防疫。

圖片:取自賴賢勇臉書

醫院設備不足?幾片壓克力板,大幅強化防護措施

防疫箱的網站指出,COVID-19 疫情導致許多患者呼吸衰竭,因此需要插管治療。插管的過程中,醫護人員應該配戴 PAPR(動力濾淨式呼吸防護具),才能維持最好的防護效果。然而,面對成千上萬名 COVID-19 患者,醫療器材實在不足以供應給所有醫護人員: PAPR 與效果次之的 N95 口罩皆存量短缺,醫護人員只能被迫重複使用防護耗材,暴露在致命風險之中。

為了保護辛苦的醫療人員免於感染,花蓮門諾醫院麻醉科醫師賴賢勇設計出防疫箱:以壓克力板為原料,將病患頭部罩住並留下兩個孔洞,以便醫療人員將手伸入插管。防疫箱沒有什麼新穎外觀,但是在缺乏設備的病房中,得以相對隔絕病患與醫師之間的病毒傳播。更重要的是,防疫箱的成本低廉,每個成本大約僅在數千元之譜,即使醫院面臨更嚴峻的財政負擔,仍然可以添購原料並自行加工、製作。

透過公眾授權,讓防疫箱傳遍全球

賴賢勇在 2 月 5 日以「自己設計製作的簡易型裝備」為題,在臉書上分享最初版的防疫箱設計圖與實作畫面。在貼文中,他特別強調「歡迎自由分享使用」,不準備申請專利。防疫箱的網站上線後,設計圖旁也註記 CC BY-NC 4.0 授權,意思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只需要註記原作者出處,且非商業用途即可,條件相當簡單。

創用 CC 這種公眾授權條款,是開源社群蓬勃發展的催化劑,因為網路上任何人如有確實遵照條款說明,就可以自由使用和散布,其中一些授權條款更允許改作,讓使用者得以改良原設計,更貼近不同需求。公眾授權機制讓資訊取用者不需再過問原作者意見,自然能促進創意快速流通。也因為如此,在網友整理的清單中,已有印度、馬來西亞、愛爾蘭、巴西、美、加等國醫院開始接收或測試防疫箱,其中美國參與的醫院更有上百間。

防疫如作戰,在疫情期間,各地開源社群皆積極投入開發行列。除了防疫箱,還有呼吸器、病歷管理系統等,涵蓋防疫的軟硬體需求。知名開源倡議者 Mozilla 基金會,祭出最高 5 萬美金獎金,提供給各地開源社群作為防疫補助。其中位於巴西東北部,名為 Careables Casa Criatura Olinda 的獲獎團隊,就使用了防疫箱的開源設計,與 Olinda 和 Recife 等城市的醫療團隊合作。由於設計圖是開放授權,產品可以在當地製作與改良,省去從臺灣跨國運送的成本與時間。

設計有問題?開源機制讓大家集思廣益來解決

賴賢勇的防疫箱設計從 2 月發表至今,獲得世界各地踴躍迴響,並躍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版面。不過,一群來自澳洲等地的醫師隨後提出質疑,根據《雪梨晨峰報》,這些醫師擔心防疫箱限制醫療人員的手部動作,導致插管處置時間變長,影響患者生命安全;他們也批評防疫箱缺乏足夠的研究證據,不足以為其功效背書。《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也可以看到一系列的學術辯論

雖然防疫箱的設計並非人人買單,但這也顯示出開源兼容並蓄的特性。由於開源設計不被特定個人或公司壟斷,大家都可參與開發,將設計原型改進得更加安全。這個好處,在越複雜的開源系統中效果越被彰顯——因為一切細節都是開放的,所有人皆能加以檢視,並提出質疑與討論,也幫助開源專案快速成長茁壯。


  • 本文章授權條款採 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4.0
  • 本文章同步刊載於《INSIDE》雜誌網站,標題和前言與《INSIDE》刊出版本略有不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