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冠廷
實習編輯 |王彥涵
上網是基本人權嗎? 2012 年一份報告指出,調查中發現近8成5的受訪者認同上網是人權。在現實生活中,行動網路具備工作聯絡、每日新聞、休閒娛樂等用途,已然成為人們日常所需。但是在龐大的商業利益面前,人民網路自由的權力卻顯得微不足道,一間加拿大公司選擇犧牲了人民的權益,與政府合作進行網絡審查機制。跨國數位人權組織也因此特別撰文,譴責這間公司的行為。
利用深度封包檢測,白俄羅斯獨裁政府鎮壓抗爭
2020 年 8 月,位於東歐的白俄羅斯宣布總統盧卡申科第 6 次連任,選舉結果引發多座城市街頭示威。根據BBC報導,盧卡申科被稱為「歐洲最後的獨裁者」,警告任何參與反對派的示威抗議者,將受到與恐怖分子相同的待遇,2016 年和中國簽署了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聲明,與中國關係密切。
為了更加控制人民,白俄羅斯利用「深度封包檢測」(Deep Packet Inspection)技術,嘗試阻礙人民使用網路對外連線。根據 Access Now 的說法,深度封包檢測可以監控各個通過節點的封包,自動過濾網路流量。透過這種技術,政府可以做更嚴密的網絡審查,嚴重剝奪人民的隱私與其他基本權利。
Access Now 更指出,那些會進行網絡審查國家,幾乎都會使用深度封包檢測技術。其中包含了中國、伊朗、新加坡,而俄羅斯近年通過了備受爭議的「主權網路法」,要求境內ISP業者,必須安裝可深度檢測封包的裝置,以辨識流量的來源及內容,並且給予政府切斷對外連線的權利。

利益當前,美加血統 Sandvine 公司向暴政低頭
白俄羅斯的選舉爭議一爆發後,Access Now 等組織就監測到政府使用深度封包檢測,想要切斷居民的網路。而其中Sandvine 這間公司則扮演技術提供者的角色。
這個加拿大公司所屬的企業是 Access Now 口中「惡名昭彰」的美國私募股權公司 Francisco Partners,而 Sandvine 這次提供給白俄羅斯的服務,則是他們與俄羅斯企業 Jet Infosystems 價值250萬美金合約的一部分。
這不是Sandvine唯一的惡行紀錄。根據 The Citizen Lab 於2018年的一篇報告,Sandvine 早在好幾年前就被抓包,利用自家的「封包邏輯」(PacketLogic)產品,在敘利亞、土耳其與埃及電信業者的網路系統中大動手腳,幫助政府監控民眾。報告稱,Sandvine 與 Francisco Partners 不但監控網路,甚至還在埃及透過電子廣告偷偷「挖礦」,賺取虛擬貨幣。
而在 Bloomberg 的報導中,Sandvine 技術長 Alexander Haväng 承認自家產品可以被白俄羅斯拿來封鎖網站與通訊軟體,但他同時表示,網路並非人權。面對媒體與輿論抨擊,Haväng 宣稱該公司「尊重主權國家應該被允許制訂自己的政策」,並「不想扮演世界警察」。
Sandvine 最終退讓,證明國際社群監督效力強大
長期以來協助政府對人民施加暴力的 Sandvine,在國際成員強力監督之下,最後不得不先放棄這些荒謬的「成果」。根據 Bloomberg 的另一篇報導,Sandvine 用新聞稿承認白俄羅斯的做法是不對的。
「這是侵犯人權的行為,並且已經觸發了我們終端用戶授權條款中的自動終止。」Sandvine 在聲明稿中態度大轉彎,主張「Sandvine 正視人權侵犯行為,我們也厭惡使用科技來鎮壓資訊的自由流動,這種鎮壓會導致人權妨害。」這也代表,白俄羅斯利用 Sandvine 技術的日子將暫時中止。
雖然很難推斷 Sandvine 是否真心信仰人權,或只是在輿論當頭的情況下,用公關辭令暫時止血,避免損失公司利益,但此結果證明國際社群的監督終究能達成效果。從數年前 NGO 針對 Sandvine 的報告開始,該公司從不聞不問到現在終於認錯,顯示這些公司對公民社會仍然有所顧忌。只要公民社會盡可能監督並指出問題,企業就不敢肆無忌憚的將技術販售給威權勢力,從而避免侵害數位人權。
- 本文章授權條款採 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4.0。
- 本文章為 OCF Lab 與《獨立評論@天下》雜誌合作的專欄:數位公民,同步刊載於《獨立評論@天下》雜誌網站,標題和前言與《獨立評論@天下》刊出版本略有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