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冠廷
編輯 | 林韋丞
圖片來源 | EFF Photos (flickr)

近年來將「最嚴隱私法律」GDPR 作為重要政策成果之一的歐盟各國,可說是對於隱私保障相當重視的區域。但即使在歐洲,警察濫權、國家監控的問題仍然層出不窮。為此,數位人權倡議團體 Access Now 與另外13個歐洲組織發起了「奪回你的臉」(ReclaimYourFace)行動,試圖喚醒居民隱私意識,同時也試著遏止國家濫權的情況——尤其是生物監控技術濫用——在歐洲持續惡化。

義國小鎮大監視,技術由中國華為溫馨提供

2020年9月,「奪回你的臉」合作夥伴隱私國際(Privacy International)發表調查報告,揭露義大利科莫(Como)市政府對城市居民「刷臉」的監控政策。根據隱私國際,科莫「創新影片監控系統」招標書中,指出政府希望能在火車站附近的公共綠地安裝監控相機。這套系統不僅能偵測亂丟垃圾、無人看管的行李,還可以設定黑名單,搜尋政府有興趣深入了解的人,或設定排除在錄影對象之外的貴賓名單。

隱私國際進一步指出,科莫的創新監控系統,技術全都是中國華為公司「矩陣智能雲」平台(Matrix Intelligence cloud platform)所提供。華為在2018年接觸科莫市府,官員欣然採納中國技術後,由義大利的「A2A智慧城市」承標建置。此前中國對專制、民主國家輸出監控技術的紀錄已經時有所聞。隱私國際更點出A2A公司在報告中,忽視監控系統常見的歧視問題──臉部辨識對於弱勢族群、性別往往帶有偏見──並以歧視的詞彙稱呼亞裔民眾為「黃種人」。

反抗目標很簡單:禁絕一切生物監控措施

科莫的例子,在歐洲並非個案。根據「奪回你的臉」官網,荷蘭許多超市、機場與足球場,都已經增設臉部辨識系統。除了荷蘭,希臘與捷克的警察單位,也主導著當地的監控技術發展。在希臘,「智慧警察」專案被批評缺少法源,預算中卻有300萬歐元由歐盟出資贊助。德國則宣布自8月起開始,要在晶片身分證中儲存居民指紋。

面對歐洲政府群起監控人民,「奪回你的臉」批評這麽做「侵犯了範圍廣泛的基本人權」。在公共場合辨認人民,會「對言論或集會等基本自由產生寒蟬效應」;同時這種信仰大數據資料收集,以及使用人工智慧分析人民的行徑,很可能中了「AI偏見」的招。例如人臉辨識容易誤判黑人面容,使原本就已經處於弱勢的特定族群,陷入更多歧視與痛苦的處境。

因此,「奪回你的臉」提出三項訴求,要求歐盟劃下紅線。第一是資訊公開,要求政府與企業說明他們過去使用了哪些監控技術,並說明是否真正需要,以及使用這些技術的動機;第二是要求全歐洲禁止對大眾生物監視,拒絕容貌與指紋被政府掌握;第三是對人的基本尊重,讓居民面對生物監控,可以保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奪回你的臉」行動,試圖喚醒居民隱私意識。圖片來源:截取自 Reclaim Your Face 官網

奪回你的臉,全民都要動起來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面對程度不一的生物監控。從公司的指紋打卡機、Uber 司機需要自拍確認本人才能接案,到中央與地方政府多部會、多層級,承包給不同廠商的監控技術。神隱少女中千尋被迫把名字給商業社會與掌權者,換取自身苟活;我們則是交出伴自己一生的面容、指紋,否則難以在這個社會立足。

但是,情況並非無法改變。「奪回你的臉」號召歐洲人連署生物監控禁令,根據官網,目前已經累積超過11,000人次。他們也提到,義大利科莫與華為的合作已被中央政府阻止,捷克首都布拉格第一區的議員,也在人權團體的遊說下放棄支持生物辨識的政策。

同樣地,台灣各級政府面對民意挑戰,也會減緩強行推動生物監控的速度。北市府的人臉辨識「智慧路燈」喊卡;行政院過去宣布「按指紋才能領身分證」的政策,經民代提起釋憲,被大法官宣告違憲;本次數位身分證規劃在晶片中存入高解析度照片,被質疑要做人臉監控,目前亦暫緩試辦。

不過,台灣目前仍有其他問題。例如警察具有人臉辨識功能的M-Police(警用行動電腦),濫用案例層出不窮。除了需持續監督政府不可擅自強迫換發數位身分證,還要盤點政府其他生物辨識風險,並且要求立委禁止政府、民間使用大規模生物辨識,將隱私還給台灣人民。



  • 本文章授權條款採 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4.0
  • 本文章為 OCF Lab 與《獨立評論@天下》雜誌合作的專欄:數位公民,同步刊載於《獨立評論@天下》雜誌網站,標題和前言與《獨立評論@天下》刊出版本略有不同。

如果覺得我們寫得不錯,歡迎點選下圖幫我們按讚,按讚五次 OCF Lab 就會收到虛擬貨幣 LikeCoin 回饋唷!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