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國會計畫一開始,就應該是由民間一起擬定計畫內容,這才是真的開放。

整理撰文|Lulu;編輯|OCF Lab;照片|立法院議事轉播

2020 年 6 月 2 日,在立法院長游錫堃主領、各黨團代表出席支持下,在記者會上宣布立法院將啟動「開放國會行動方案」。當立法院正因為不分黨派委員收賄疑雲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我們也很高興看到,不分黨派的委員們,也正在為如何讓立法院更公開、透明而努力。

立法院「開放國會行動方案」啟動決議,是由林昶佐等委員提案、各黨團無異議通過,未來將依照國際開放國會規範而研擬執行,目標並非影響法案內容,而是如何讓國會運作更加透明、更有可信度、更加親民,所有攸關人民的各項法案,都應該遵照以上準則,強化公民得以參與立法、與民意代表溝通並表達意見的合法機制。

pic 1. 啟動記者會

國際脈絡下的「開放國會」

其實早在 2019 年 12 月,國家發展委員會在年終記者會上宣布,臺灣將推動「開放政府夥伴關係聯盟(OGP)」國家行動方案,並於隔年 2 月公布了草案。而不論是立法體系的「開放國會」,或是行政體系的「開放政府」,臺灣所遵照的推動制度,都跟一個國際聯盟有關:「開放政府夥伴關係聯盟 Open Government Partnership」(以下稱 OGP)。

** 重要延伸閱讀:不是會員沒關係,臺灣以國際標準正在推動 “開放政府夥伴聯盟 (OGP) 國家行動方案" !

OGP 為八個國家共同在 2011 年成立的國際組織,其秘書處可視為一個資源中心,制定並提供規格化的開放政府準則,讓所有參與的會員國得以按照規範,逐步推動政府朝透明、參與、課責、涵容的方向前進,至今全球有 78 個國家加入成為正式 OGP 會員,接受統一標準的評分、檢視,並定期舉辦年度大會,讓各國彼此交流推動成果和心得,過去八年間,臺灣不論官方、民間也已組團參與過至少四次 OGP 國際年會。

除了關注行政體系和政治的開放程度外,OGP 在推動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的過程中,從各國經驗一再發現,沒有立法體系的參與,開放政府的推動可能將是一條死路,因為許多開放政府行動方案都涉及到新立法或修法才得以進展。因此 OGP 結合其它長期關注國會透明度的團體,根據全球議會開放宣言的精神,於 2013 年 10 月成立「立法開放工作小組 Legislative Openness Working Group (LOWG)」,並按照立法體系的特性,同樣研擬並制定開放國會相關準則、行動綱領和規範。到了 2016 年,OGP 正式公布國會參與策略( legislative engagement policy),讓各國國會得以向 OGP 遞交「開放國會 Open Parliament 」計畫,成為各國開放政府行動方案的一部分,或獨立章節,一同納入其開放政府推動流程。

不論是「開放國會」或是「開放政府」,都是以 OGP 標準化流程來推行,主要為提出、執行、檢討《國家行動方案 National Action Plan》(以下稱 NAP)三個階段。雖然核心規格統一,然而針對立法體系,是以《開放國會計畫 Open Parliament Plan》(以下稱 OPP)取代 NAP 國家行動方案,OGP 的國會相關夥伴團隊也另外釋出 -議會開放及開放政府夥伴聯盟:推動立法開放工具,點出開放國會行動方案制定時要注意的價值和準則。

pic 2. 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 NAP 及開放國會計畫 OPP 之流程

關於 MSF
Multple Stakeholder Forum,為一個政府、民間各派代表組成的上位委員會,將共同研擬關於 NAP 或 OPP 的制定、推動的治理機制和上位準則。是如何讓 OGP 落實民間參與的重要要核心策略。

關於 IRM
Independent Reporting Mechanism,為獨立第三方審查機制,有別於政府在執行 NAP 或 OPP 過程和結束後自行做的評量檢討報告,也將委託專業的第三方進行獨立審查評量。

臺灣首次「開放國會」,到底如何著手?

預計四年一輪的臺灣開放國會計畫 OPP,現在正在籌組 MSF 多方關係人委員會,雖然立法院過去在許多公民監督團體努力下,可說是不斷在各項開放措施上皆有進展,然而不論是要將既有成果或是未來努力端上國際舞台,或與世界各地的國會一起交流,民間仍期待能用與 OGP 相同的規格和流程來具體發展開放國會策略。

在行動方案啟動記者會過後,立法院已經於其官網開設開放國會行動方案專區,並陸續將相關資訊在該處予以公開,而在 12 月提出最終版 NAP 並執行之前,預計將有三大任務:

  1. 籌組 MSF 多方關係人委員會

立法院首先以過去有參與國際 OGP 事務經驗、長期監督國會之民間團體為對象做籌組諮詢,並以此群組為第一屆籌備委員,組成為立法院成員 7 位 + 民間成員 12 位,並對外公開招募徵選 6 位民間委員,共計有 25 位成員將組成第一屆開放國會 MSF,並每兩禮拜召開一次會議。
** 開放國會 MSF 民間委員現正招募中

  1. 開放國會成員培訓

OGP 針對開放、協作和組成 MSF 以及評估等機制,都有詳細的建議和開放標準,對於第一次開始採用此規範和流程的臺灣開放國會計畫參與成員,不論是立法院代表或民間代表,都有許多要研讀和學習的地方。因此除了將有一場重點培訓,也將有不定時的資料讀書會。

  1. 廣邀社會參與,開放國會計畫全民一起擬

開放國會行動方案,不只要促成立法院現有運作、資訊開放程度更加提升,更是要讓政府部分在制定機制的一開始,便有與民間合作的良好模式,因此在啟動開放國會行動方案一開始,不論立法院參與委員或民間代表,並討論各項機制供民眾參與,包括 MSF 會議直播、公開意見平台、釋出 NAP 草案供全民給意見。
在民間委員協助之下,開放國會委員會籌備會已正式於「 vTaiwan 線上諮詢平台」開設意見徵集專區 ( > 立即前往 ) 。並初步設有六大主題:

1.開放國會之原則價值2.便於取得利用的國會資訊3.便於人民參與的國會
4.數位化的國會5.開放國會之識讀與教育6.其它建議


pic 3. 詳細推動時程表,請見立法院開放國會網頁

開放國會推動目標,立法院 & 民間這樣看

「開放國會行動方案」由林昶佐委員啟動,並擔任 MSF 籌備委員會召集人,林昶佐委員於整個流程初時便表明,雖然因為國際情勢,臺灣尚且無法正式申請加入 OGP 成為會員國,但是過去在各方努力之下,其實臺灣立法院已有多項開放透明方案持續推進,甚至已超越不少 OGP 正式會員國,可惜的是過去並沒有採用跟國際一制的框架和標準,難以與國際對談相關國會運作經驗,也因缺乏具體推動開放的長遠目標和策略,而無法有長期系統化的進展。

游錫堃院長也於啟動記者會表示,臺灣的國際串聯不只是靠外交部來做,如果立法院的「開放國會行動方案」做得好,未來也有機會爭取開放國會 Open Parliament 相關會議來台舉辦,深化臺灣的國際夥伴關係,並實質交流國會與民間合作的經驗。

而目前加入 MSF 的民間團體,面對立法院積極推動「開放國會」,皆表示認同願意全力支持,並針對推動目標,除了直接增進立法院運作更加透明、開放,更提出兩個目標面向:

  1. 全面盤點開放方針並納入過去難以參與的族群
    過去立法院的開放進程,大多是長期便接觸立法院的團體,針對單項缺失提出改善呼籲,然而除了難以全面通盤檢視立法院開放方針。大多公民、公民團體及相對弱勢的族群,對於立法院事務相對,過去也少有管道可以對立法院提出建議,然而這些個人和團體的想法,可能正是立法院思考怎樣的開放項目是真的對民眾有用時,長期缺少的那一塊。
  1. 建立立法院與民間「協作」模式與互信
    不論是立法體系或行政體系,過去所謂的民間參與,大多是邀請民間產官學界代表來參與會議,聽完各自表述後便回去內部自行討論並完成方案。然而 OGP 要求執行 NAP 的國家要按照其規範走,就是希望能改變這樣的模式,讓民間能真正成為制定方案的MSF 多方關係人委員會的成員之一。除了民間有實際決策權,也能藉官方、民間共組委員會的方式彼此直接交流想法和做事模式,跳脫單向要求,並了解雙方實際困境,增加互信合作基礎,也為未來其它國家政策制定流程提供參考模式。

臺灣「開放國會行動方案」為四年一輪,四年之後,立法程序的開放改變到底如何將會揭曉,而過程中的各種決策過程、方案擬定到執行成效,也將有勞公民社會一起關注、即時修正。當面對專制極權政體在全球逐漸壯大的同時,真正的開放才能深化並強健民主功能,回歸公民社會的本質。


本文章授權條款採 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4.0

One comment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