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人權團體呼籲拜登政府,不要過度數位制裁反而傷民

作者 | Lulu 耿璐
編輯 | 黃詩惠
照片來自 | :Freedom For Ukraine (Just Click’s With A Camera)

自烏俄戰爭爆發以來,種種針對俄羅斯的抵制,尤其在網路和數位科技領域上,獲得了許多業者和政府的響應,像是台灣的華碩也宣告暫停俄羅斯之相關業務。然而,數位人權的相關團體也呼籲,軟體或網路的干擾及制裁,可能會影響到當地的民生數位系統,反而不利於最脆弱的人民們,更甚者,即使是針對戰爭發起國 – 俄羅斯、白羅斯,部分反戰的人民也因這樣的制裁而無法持續發聲和與外界串聯,反而更加深了俄羅斯的內部獨裁統治。

INSIDE 合作專欄

從西班牙到台灣,Pyrrha 開源碼計畫讓火神不再流淚

作者 | 林冠廷
編輯 | 黃詩惠
照片來自 | ArtTower (Pixabay)

臺灣每年皆有消防員為救災身故。面對多變的火災現場,西班牙有一群人,他們是護理師、消防員、工程師等,建造了「Pyrrha」程式,透過科技讓打火英雄能於火場減少傷亡。現這程式已成開源程式碼,人人都可以使用,讓全世界火神都不再掉淚。

INSIDE 合作專欄

「小熊維尼」解禁,智財到期,與四十萬筆音檔將進入公有領域

作者 | 林冠廷
編輯 | 黃詩惠
照片來自 | Mohit Pareek (Pixahive)

「公有領域」係指創作問世超過一定時間後,這份作品就可供所有人自由閱覽、複製、二次創作與傳播。在美國,法律規定作品問世後 95 年即可變成公用智慧財產,今年即將釋出的作品許多都意義深遠,包括海明威、小鹿斑比,還有常被拿來類比習近平的「小熊維尼」。

INSIDE 合作專欄

不想社交「被祖」,聯邦式服務是網路自由的解藥?

作者 | 林冠廷
編輯 | 黃詩惠
照片來自 |  Buffik (Pixabay)

又被「被祖」了嗎? Facebbok、Youtube 等線上社交平台越來越宰制我們的數位社交生活,他們往往是校長兼撞鐘,從平台開發到內容審查都可以一家獨大的自行決定。我們從使用、發文、分享到回應,開始被無理由的管制卻又拿他們沒辦法。聯邦式服務的發起是網路自由的新革命,以其中最有名的媒體服務 Mastodon 為例, Mastodon 開放自己的程式原始碼,讓用戶能架設自己的伺服器,打造獨特的社群空間,或可成為脫離社交巨頭掌控的良機?

INSIDE 合作專欄

突破網路封鎖,mesh 及衛星通訊如何帶來民主新契機?

作者 | 林冠廷
編輯 | 黃詩惠
照片來自 | Emmanuel Holveck–Lafay (Pexels)

近年來,許多獨裁政體的統治者皆意識到網路及科技已是社會運動串聯的重要因素。面對強權管制,來看香港、世界各地如何用藍牙 mesh、衛星通訊結合開源程式碼在獨裁封鎖下,重新與世界連結和網路串連。

INSIDE 合作專欄

擾民、推卸責任!美國人臉辨識公司如何玩弄千萬失業者?

作者 | 林冠廷
實習編輯 | 王彥涵
照片來自 | Visa Rejected (stockvault) 

美國多州政府在辦理失業補助時,將部分業務外包給一家身分辨識公司「ID.me」。但在過去幾個月,推特上出現了大量失業民眾的呼救,因為他們無法通過自動驗證,也等不到人工驗證。ID.me 舉著「預防失業詐欺」的口號在各州取得標案,但當 VICE News詢問 ID.me 執行長「失業詐欺」的金額如何計算時,他卻不願多做回應,只表示這些數字都經過計算。

INSIDE 合作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