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v台灣臨時政府,一個開多中心化的開放社群,沒有人能代表這個社群。但如何在這個看似鬆散且人人都是「沒有人」的社群中保有連結。這位以「MG」為代號走跳江湖的李梅君,以人類學的觀點在博士論文的田野調查期間開始參與 g0v 黑客松與專案,在今年 3 月某個週一課後的傍晚,臺大人類學系教授齊聚一堂,聆聽她漫長田野與書寫的成果演講

作者 | 林冠廷
實習編輯 | 李柏均
照片來自 | Communication Network Phone Contact People Media (MaxPixel)

在「開放」的轉譯之間,誕生出資料行動主義

李梅君先指出「開放」一詞在 g0v 是核心概念,並且被轉譯為不同詞彙,進入不同領域。例如開放歷史文獻的「國家寶藏」、開放字典的「萌典」,以及開放污染資料的「透明足跡」,在g0v黑客們的實踐中,開放轉譯成為透明、參與、協作,讓這些概念互相強化,同時也產生競爭與斷裂。

透過 g0v,李梅君想知道,開放如何轉譯到不同的行動中,不同行動者又扮演哪些角色,以及轉譯開放的過程如何成為新的政治實踐。李梅君透過人類學家 Tsing 的「拼裝(assemblage)」概念,討論「轉譯開放如何在人、機器、程式、訊號、資料、線路等元素中,交織成為一個開放式的拼裝」。他以「政治獻金數位化」專案作為「拼裝」的案例,在這個專案中,黑客將一疊難以讓電腦分析的紙本政治獻金資料掃描上網並拆分為一塊塊小圖檔,邀請每位網友協助將圖檔鍵入為數字與文字,最後再透過程式,將網友的貢獻整合為可供電腦分析與統計的資料集。

「透過……這個轉譯裝置,資料、網頁、螢幕、鍵盤、肉眼、人手都被號召進入這個轉譯的過程裡面,在這裡機器既不是人體的延伸,人體也沒有被機器化,人跟非人透過這個轉譯的裝置拼裝、共構,形成一個機動性、隨時可以消解的行動體。」李梅君說。

此外,相較於封閉的樹型結構,李梅君使用 Deleuze 與 Guattari 的「地下莖(rhizome)」概念,描繪 g0v 去中心化、異質連結的特性。在地下莖的世界中,每個端點都可以向外與異質事物進行連結,也就有如 g0v 的黑客串聯行動。李梅君認為黑客是政府中的「寄食者(parasite)」:「以政府系統維生,並且在這個系統內不斷製造噪音,進而打開他們的政治空間。」

與其將 g0v 當作傳統社會運動,李梅君更偏向沒有單一目標、去中心化的「行動主義」。透過拼裝、地下莖與寄食者,李梅君試圖描繪出 g0v 中關係、過程、流動、相互交織、實踐的特性。她以「轉譯」串連這三種概念,除了強調人與技術物都可以是關係網絡中的行動者,也思考人類學家作為文化轉譯者,帶來了轉譯過程的模糊與分歧,卻也打開更多行動的噪音與可能性。

不想被代表的「沒有人」,如何調解紛爭?

長期以去中心化、沒有代表人而自豪的 g0v,常出現「誰能代表 g0v」的論辯,社群的自我認同也逐漸由「去中心化」轉為「多中心化」。在李梅君的論文中,本文的寫作編輯團隊 OCF Lab 就是其中一個代表性議題的例子。

OCF Lab 原先是 OCF(開放文化基金會)與 g0v 合作的新聞平臺「g0v.news」,曾經為當時 g0v.news 撰稿的李梅君指出,在營運的過程中,作者身分、課責性與記者倫理議題,成為平臺的挑戰。最後,g0v.news 交還給 g0v 社群經營,OCF Lab 則承接了原本工作的記者。

另外一個案例,則是唐鳳入閣前後的各種事件。李梅君在論文中引用了翟本喬與 g0v 創辦人、OCF 董事高嘉良的辯論,指出並非社群所有人都全力支持唐鳳以 g0v 參與者的身分擔任政委,反而擔心唐鳳就這樣子代表了 g0v。在上任前夕,社群用「很 g0v」的方式,以共編文件列出了一系列問題讓唐鳳一一回答。

成立超過 8 年的 g0v,累積專案豐富,更有不計其數的交流與辯論。唐鳳日前為數位身分證背書,雖然引起社群許多反彈,但這些在李梅君口中的「噪音」,將持續為社群帶來能量,為眾人撐起更大的政治空間。



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1_euiba7nlezhh3xia6jlmyw.gif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