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冠廷
編輯 | 黃詩惠
照片來自 | Emmanuel Holveck–Lafay (Pexels)
近年來,許多獨裁政體的統治者皆意識到網路及科技已是社會運動串聯的重要因素。面對強權管制,來看香港、世界各地如何用藍牙 mesh、衛星通訊結合開源程式碼在獨裁封鎖下,重新與世界連結和網路串連。

瀏覽器是我們與網路世界連接的橋梁,但這個媒介卻經常回過來對我們進行身家2021 年七月,塔利班第二次控制了阿富汗政權。上一次塔利班奪政期間,阿富汗網路不僅全境封鎖,所以資訊流通更落入獨裁政體之手,成為人權壓迫的工具;在網路益發重要的今天,,阿富汗人民的數位生活及自由更顯得岌岌可危。但現在,人手一機的智慧型手機,加上容易取得的電視天線,將可能成為人民在獨裁統治下,與世界重新建立關係的關鍵工具。
借鏡香港經驗,使用 mesh 網路互通有無
在香港還可以抗爭的那段時間,Bridgefy 是市民之間流傳的離線訊息 app。Bridgefy 的介面與 Line、Telegram 長得很像,不過這款軟體不需連接 4G 或網際網路運作,而是靠使用者手機本身的藍牙或 Wifi 訊號運作。就像你的藍牙耳機不需連上網路,也可以聽到手機離線儲存的音樂一樣,Bridgefy 的訊息也透過離線機制傳送,而且其官網宣稱,最遠傳輸距離可以達到整整 100 公尺。
無論在大型示威場合,或是遭到斷網的城市,使用 Bridgefy 的人數愈多,訊息就愈容易傳到遠方——每位使用者都是傳送訊息的節點,若你跟收訊者相距超過 100 公尺,訊息就會透過其他人的手機,傳送到目標位置,這種技術就被稱為「mesh 網路」。
根據 Quartz 一篇在 2019 年的文章,Bridgefy 在一週內就獲得了 60,000 名使用者,其中多數來自香港。「人們透過它,不用連上網際網路也能進行組織工作、維持自身安全」,Bridgefy 的執行長 Jorge Rios 向 Quartz 表示。
德國之聲指出,雖然 Bridgefy 同時支援 iOS 與 Android,但其隸屬於墨西哥商業公司,透過軟體中廣告盈利。過去 Bridgefy 曾經被批評不夠安全,但現在 Bridgefy 改用了知名安全通訊軟體 Signal 的通訊協定,提升保密效果。若想參考開源方案,Android 使用者可以使用 Briar,這套軟體功能類似,且使用 Tor 加密網路,保障使用者安全。若一個 mesh 網路中有使用者正好連上了網際網路,這個網路的 Briar 訊息就可以與世界其他角落互通。
Knapsack:表面是衛星電視,實際玄機無限
Bridgefy 雖然可以解決傳訊的問題,但是藍牙技術很難穩定、有效地傳送大量多媒體資訊,滿足民眾對於外面世界的求知慾望。Knapsack(背包,波斯文為 Toosheh)就是一個聰明且高效率的解決方案。這個技術結合了隨處可見的衛星電視訊號,以及非都市地區幾乎人手一台的小耳朵(衛星接收器),達到驚奇的效果。
Knapsack 的工作人員每日會將世界各地新奇或是重要的數位內容,偽裝成衛星電視訊號,傳送到世界各地。這些數位內容可以是影像、文件或是音樂,使用者每天只要錄下兩小時的衛星電視內容,傳送到智慧型手機或電腦,就可以利用 Knapsack 提供的軟體,解碼、還原成原始檔案。每天可以傳送的檔案量高達 8GB,且其採用的衛星電視技術便宜又耐用,方便狀況不佳的地區也能使用。
目前 Knapsack 支援的地區包含北美、中美與部分南美、西亞地區。在獨裁者肆意監控的環境下,由於 Knapsack 的訊號屬於單向傳遞,代表使用者接收、下載的行為,都無法被發現,幫助使用者安心取得外界資訊。
網路封鎖已經啟動,阿富汗人被迫接招
值得注意的是,阿富汗約有 10% 民眾使用蘋果的 iOS 系統。與 Android 不同,iOS 下載軟體時都需要連上蘋果伺服器,否則會無法安裝成功。因此,這些民眾一遭到斷網,就無法下載任何新軟體,也不能跟親友交換安裝檔。
根據印度媒體 Republic World,阿富汗尚未被塔利班侵略成功的潘傑希爾省(Panjshir),由於尚在抵抗塔利班勢力,導致網路遭到塔利班封鎖。雖然許多媒體都指出,塔利班控制網路的傾向,已經轉變成掌握社交媒體輿論為主,但潘傑希爾省的案例也指出,塔利班仍可能直接封鎖網路,讓所有人失去對外交流、互動的機會。在塔利班權力尚未穩定的狀態下,這些案例恐怕只會愈來愈多,阿富汗人也被迫臨機應變,努力自保。
隨著美軍最後一架撤離運輸機在 8 月 31 日凌晨飛離喀布爾機場,阿富汗未來的的走向和塔利班的治理方針,更加格外受到全球關注,除了本來就備受注目的女性權益和基礎人權,未來阿富汗人民在數位空間的使用權利,也將影響到當地社會是否可以與外界保持聯繫、交換資訊的重要評量。
- 本文章授權條款採 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4.0。
- 本文章同步刊載於《INSIDE》雜誌網站,標題和前言與《INSIDE》刊出版本略有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