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F Lab / 撰稿與編輯

2021 年即將結束,儘管這兩年被 COVID-19 打亂了腳步,OCF Lab 關注開放文化的腳步從不停歇。

那麼,今年的開源與數位人權有什麼大事紀呢?OCF Lab 精選出 14 篇精彩好文,在 COSCUP 和 SITCON 時與大家分享,並邀請參與者票選出他們心中最感興趣、認為最重要的前三篇文章。票選結果顯示讀者最關心的三大關鍵字為:開源、監控、疫情。就讓我們藉由這三大關鍵字,邀請大家用五分鐘的時間,一起回顧 2021 年科技與社會有什麼重要議題?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圖片來源:Freepik

開源

2021 年,雖然疫情影響憑仍,卻也因此不得不快速適應從實體轉為網路的生活樣態,無論課程、工作,線上執行方案都如雨後春筍冒出,資訊技術因此大幅進步、邁向嶄新境地。

OCF 關注的「開放原始碼」也同樣大放異彩,不僅防疫的醫療器材、追蹤程式逐漸推崇公開、透明、快速、共享的解決方案;在太空科技方面,今年三月 Linux 的飛行控制系統更把 NASA 的毅力號成功推上火星,讓 2021 被譽為「開源勝利」的一年。

今年度,經票選第一名的文章,即為〈Linux 三十周年:從異端到主流, Linux 如何在開源中成長得頭好壯壯?〉,以開源飛行器為引。介紹 Linux 在三十年間的成長脈絡。

然而,在勝利之餘,Linux 今年在開源圈有何進展;在勝利之後,OCF 在臺灣關注的方向又有何影響?以下依據 Linux 的 2021 年度趨勢報告與 OCF 著眼開源的未來方向,分別列出一些開源要點,邀夥伴們一同留意:

【Linux Foundation】

  • 2021 年扶植的 750 個開源社群專案中,雲端、容器與虛擬化(Cloud, Containers & Virtualization)佔軟體技術部分 22.5%,可見其蔚為趨勢。
  • 關注 5G 發展,並拓展農業、娛樂業、Edge 的開源跨技術應用與垂直協作。除此之外,亦重視開源軟體的供應鏈安全保護,避免漏洞影響供應鏈穩定性。
  • 2022 年的展望將會是重拾實體活動交流,解除疫情特殊狀態,鼓勵社群參與者重新活絡。

【OCF】

  • 2021 年,OCF 因為疫情之故,關注開放原始碼社群與思維在科技防疫下扮演的角色,與科技防疫衍伸之數位人權議題。維繫與國際開源、數位人權組織關係,以保持資訊流通,故參與 7+ 場國際相關議程與論壇。
  • 持續以民間非政府組織立場,監督臺灣開放政府與開放國會進程。
  • 關注開源於 5G 電信產業之應用,期許藉由將開源思維導入政府與企業,拓展開放原始碼關注程度;未來更著眼於 OpenChain 開源合規標準在臺落地,以利開源觀念深根企業,由上往下推廣開放文化。

監控

當我們將日常生活中有越來越多面向仰賴科技,科技被誰掌握、是否用來監控自己,就成為大家憂慮的問題。「全球瘋監控:大家不說,但大家都是中國監控技術的愛用者」是這次票選第二高的文章,顯示讀者對於中國發展監控技術並傳播到世界各地的憂慮,此疑慮也包括風靡世界的中國抖音與其國際版 TikTok,是否成為中國箝制民眾討論敏感議題的媒介?「一 App 兩制,抖音如何對中國與國際市場玩兩面手法」一文揭露加拿大公民實驗室(Citizen Lab)解析,儘管 TikTok 目前不像抖音一樣封鎖敏感詞彙,但由於兩者共用程式碼,TikTok 未來仍有風險「不小心」驅動危害使用者隱私與言論自由的功能。

除了對於國際各地引入監控技術的疑慮,我們在日常生活也需時刻保持警醒。以下整理今年值得留意的事件:

【線上廣告追蹤機制】

我們上網瀏覽的行為,都在不知不覺間成為廣告商了解我們的養分。廣告商將我們摸得越透徹,越是有辦法客製化出在對的時間點、用我們想聽的話包裝而成的「個人化體驗」廣告,透過操縱我們的心理,驅使我們做出廣告商希望的行為,這種技術就是「定向追蹤」(targeted advertising)。

為了保護廣大的網路使用者免於被廣告商做侵入式的追蹤與心理操縱,AccessNow 撰寫一系列專文介紹此議題的推進,OCF Lab 自其中翻譯的一篇文章「敲響警鐘:線上追蹤侵害人權」,介紹定向追蹤的危害,以及建議世界各國該思索如何保護更多使用者的隱私,並兼顧廣告收益的解決方案。

【科技偵查法】

我國法務部在去年公告將制定《科技偵查法》,賦予警調單位在可能不需經過法院同意的前提下,取用空拍機、GPS 甚至嫌疑人的通訊裝置以搜集偵查證據的權限,此舉有嚴重侵犯隱私的疑慮。「打擊犯罪/打壓異己?《科技偵查法》為何遊走侵權灰色地帶」一文介紹南韓與德國在討論以科技打擊犯罪時,在保障人權與偵查嫌犯之間的兩難該如何取捨;臺灣也可以以此為鑑,評估我國相關法律該如何制定周全、又有何眉角需詳加思量。

疫情

無庸置疑,2020 年出現的 COVID-19 疫情大大影響人類社會,為了防堵疫情,各國政府也紛紛祭出數位科技的因應方案,因此世界主要關注數位人權的組織,也繃緊神經緊盯疫科技的發展,以免失控的疫情科技成為另一波侵害人民的來源。這次票選第三、第四名的文章,包括翻譯自美國知名數位權利的電子前鋒基金會 EFF 的「新冠肺炎與監控科技:回顧 2020年」,以及翻譯自全球最大的數位人權組織 Access Now 的「一份排他的協定:新冠疫苗護照為何會侵害人權?」。綜觀國際組織提出的防疫科技警示,以及臺灣自己數位防疫作法,面對短期內不會落幕的疫情,在此特別整理以下重要建議和提醒:

  • 個人資料是防疫的重要依據,但不該是無限運用的工具。即使是因應防疫需求,公私部門皆須遵守法律規範使用個資,不應隨意串接資料,相關政府標案也應公開透明且訂定期程。
  • 數位科技不是防疫萬靈丹,緊急措施也不代表是長遠之計。為了阻止疫情,不少政府都跟風並打聽最新、最有效的數位防疫措施,然而許多急就章上線的數位防疫平台和系統,可能存有漏洞和各類隱私與資安風險。此外,如果沒有準確鎖定實際現況以擬定目標策略,數位防疫科技可能只是好看而已。
  • 就算是疫情之下不得不的作為,也都應以公開透明為標準。當政府以此標準執行數位防疫方案,才能長久並穩定執行,且得以避免不當或不實資訊四處蔓延,成為另一項傷害。公開透明才是社會茁壯的穩健資本。
  • 面對大規模的防控作為,使用數位系統是最可能做到的方案,然而一旦將所有措施依賴於數位化途徑,數位弱勢的群體是否會被排除在系統外?數位防疫固然好用又快速,但要如何在排除他人、不造成歧視的狀況下執行,是全球面臨的考驗。
  • 最後,疫情並不是政府藉機推動數位工具、系統與認證的藉口,任何因防疫而開啟的不當監控都是不適宜的。

本文章本文章授權條款採 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4.0

如果覺得我們寫得不錯,歡迎點選下圖幫我們按讚,按讚五次 OCF Lab 就會收到虛擬貨幣 LikeCoin 回饋唷!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