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冠廷 (OCF Lab)
Google 自 1998 年成立至今,當時出生的小孩,現在大學可能已經讀一半;20 多年來,與其他科技巨頭一同將觸角伸到生活各個角落,主宰數位世界的商業邏輯。但這個曾經誓不作惡的公司,也在各種隱私、性別、勞動的爭議中,顯露出可議的一面。
文/林冠廷 (OCF Lab)
Google 自 1998 年成立至今,當時出生的小孩,現在大學可能已經讀一半;20 多年來,與其他科技巨頭一同將觸角伸到生活各個角落,主宰數位世界的商業邏輯。但這個曾經誓不作惡的公司,也在各種隱私、性別、勞動的爭議中,顯露出可議的一面。
文/林冠廷 (OCF Lab)
武漢肺炎在全球肆虐,誰也不知盡頭在何處。在這人心惶惶的危難時刻,開放資料及群眾協力成為防疫的最佳利器!除了政府、媒體共同宣導最新資訊以外,也出現了背景不一的網友在虛擬世界集結,編輯各式各樣的防疫資訊,共同對抗武漢肺炎帶來的傷害與恐懼。
文/林冠廷 (OCF Lab)
世界各地爭取女權的呼聲漸起,女性看似逐漸獲得與男性平等的對待與尊重。然而,真是這樣嗎?女性在工作上遭遇的玻璃天花板、與男性同工不同酬等困境,始終沒有完全解決,這些現象在當代崛起迅速的科技產業中也毫不陌生。
文/林冠廷 (OCF Lab)
愛沙尼亞數位化的發展成為全球競相取經的典範,臺灣也跟進推出數位身分證,強調整合多項功能更便民,為何遭到各界反對?愛沙尼雅歷經 15 年的漸進推動才達到 97% 的換發率,臺灣卻想在 2 年半內強制全民換發,倉促上路的數位身分證,究竟潛藏哪些隱憂?
文/林冠廷 (OCF Lab)
每逢臺灣大選,不僅國內公民需要舟車勞頓趕回戶籍地,就連遠在國外的僑胞們也得風塵僕僕的返鄉,才能投下神聖的一票。電子科技業發達的臺灣,為何遲遲無法走向投票電子化?臺大校園內施行六年卻受挫不斷的電子頭票,為何以退場作結?美國對於電子投票的爭議是什麼?
文/林冠廷 (OCF Lab)
世界各地吹起數位政府的風潮,看似提升了效率,卻同時加劇數位落差造成的資源分配不均。印度政府在福利制度引進 AI,卻沒有考慮低收入戶難以使用線上服務的困境,釀成多起悲劇。
文/林冠廷 (OCF Lab)
沒到過中國、沒做過虧心事,就能保證絕對的隱私與安全嗎?在我們滑著 iphone 與 ipad 時,中國的魔爪可能已悄悄深入你我的螢幕內窺探,一舉一動都逃不過老大哥的雙眼,甚至有可能遭受駭客攻擊。
文/林冠廷 (OCF Lab)
如果你是在意個人隱私的網路使用者,閱讀各網路服務的隱私權條款時,一定看過類似的句子:「我們會以匿名化格式,與行銷合作夥伴以及廣告商分享您的個人資料。」但是,所謂的「匿名」,恐怕無法保證「你的個資不被發現」。
文/林冠廷 (OCF Lab)
每當咖啡連鎖店打出買一送一,不只可以吸引大量排隊人潮,還能為其累積大量媒體曝光,成為宣傳利器。不過,同樣做法換成薄利多銷的小餐廳,效果可是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