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F Lab 正式結束營運聲明

各位長期、短期、路過看到 OCF Lab 的讀者們,難得一次的正式聲明,結果是要跟大家 bye bye 說再見,是的,OCF Lab 將在 4 月 30 日正式結束營運。

OCF Lab 是在 2019 年 7 月 1 日誕生,由開放文化基金會獨資創立,而在那之前,團隊不少成員就已經在 g0v.news 平台跟大家分享科技 v.s. 社會的的各類議題。從 2019 年至今,OCF Lab 共發佈了 82 篇數位公民週報,158 篇中英文專文和相關翻譯文章。

這一路上,我們從開放原始碼、開放資料等基礎議題,一路跟大家分享到更多元和廣泛的數位人權、網路自由、資料隱私、審查監控、公民科技各類數位時代社會現況,而在 COVID-19 疫情這幾年,數位防疫更成為不可不知的新話題。

雖然在接近三年的期間,OCF Lab 探索了許多主題並累積了不少經典文章,但對於主要團隊開放文化基金會 (OCF) 來說,在經營類媒體的資訊平台這方面,我們還是深感不足。不論是編輯能量或是報導觸及度,皆因其非基金會的專業而遲遲未能拓展,因此決定將終止 OCF Lab 這個類媒體專案,將科技 v.s. 社會相關議題的關注能量,回歸到開放文化基金會本體,以更深化且廣泛的人才培育、倡議、組織合作來推動開放科技,也希望藉由更多元的活動,將科技議題的反思及討論帶到大家的身邊。

支持 OCF Lab 的各位,在此跟大家說聲 bye bey 再會。
接下來,人員將回歸基金會本體,讓我們一起在開放文化基金會見!

———————–

– OCF Lab 文章:我們的文章都是 CC 相關授權條款,歡迎盡情取用分享。
– OCF Lab 官方網站:將停止更新,網站將維護至少一年作為大眾可用的知識資料庫。
– OCF Lab 臉書粉絲專頁和 Twitter:將停止運用和更新,後續更多資訊,歡迎請見 OCF 官方帳號。

———————–

[ 回顧 OCF Lab 精彩系列 ]

📅 數位公民週報 >> Read All
每次五則全球重要科技新聞摘要,是 OCF Lab 最早的指標系列,想要快速吸收新知就從這開始。

📝 合作專欄 >> 獨立評論專欄 Read All /  INSIDE 專欄 Read All 
OCF Lab 與媒體夥伴合作,除了固定每月於外部平台刊登專欄文,該文章也都有在 OCF Lab 分享刊出。

💻 專文 >> Read All
針對各項開放科技重要議題,包括 Lab 編輯群、記者、合作作者撰寫了許多文章,包括多組系列文章:

🌏 英文文章 >> Read All
除了吸收國際新知,臺灣重要議題也有英文版文章跟國際分享!

INFO

【專題】追擊亞洲四國 eID ,資安、法制全面釋疑

犧牲資安換取便利?法制不全政府擴權?台灣「數位晶片身分證」發行緊急喊卡,資安和法律的質疑聲浪再掀高峰。目前時下討論文章多以歐洲國家為主,OCF 特此訪問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用較貼近台灣的亞洲 4 鄰國作為前車之鑑,洞悉 eID 各層面疑慮!


亦提供以上三篇文章的英文翻譯版本,歡迎分享給使用英文的朋友閱覽。

INFO 專文

Metadata,讓我們輕鬆撈到資料和加速數位資料鏈結的好幫手!

資訊爆炸的今日,博學強記不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即時找到正確、可靠的資料,往往更是工作上的決勝關鍵。

文化內容策進院 TAICCA x  開放實驗室 OCF Lab 特別合作
MetaData 系列專題

從零開始快速了解何謂 Metadata?如何用開放授權發揮 Metadata 最大效力? 並從國外實例看 Metadata 如何小兵立大功,發揮藝文數位化無限潛力!

INFO

Next Milestone of Open Data in Taiwan

Taiwan is on the way to push “Open Data Act" this year (2020). Before moving forward to next stage, it is important to clarify the existing problem and identify obstacles.

How does government open their data and how is the data used in Taiwan? It is the main issue discussed within these series of research articles. Open Culture Foundation (OCF) worked with the experts from civil society, government, and data scientists to conduct the research, interview and writing. In the end, 4 articles are relea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3 of them are transplanted into English.

We hope, by conducting this project, we are able to find the right direction for coming “Open Data Act". Also, by saving Taiwan’s experiences through English articles, we can share and connect with more international partners who are also developing the Open Data Policy.

Series of Research Articles


[Culture]

Slowness of Opening Data and Rush of Identification Process Kills Historic Buildings in Taiwan.

[Environment]

Activate the Live of Opening Data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process


[ Request Process]

How many undisclosed zone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ake a Look at How Citizens Fight Back!


INFO

邁向下一個開放資料里程碑之前

「開放資料專法」今年即將推出,重新盤點現況,才能踏出正確的下一步!

因此,開放文化基金會與不同領域之資料運用公民和資料開放專家合作,以案例和實際流程,釐清開放資料現況與民間實質運用的差距,也希望透過這樣的整裡,為即將上路的專法,找出正確的方向。

[開放資料] 系列專文



INFO

Open ! 讓科技成為社會的正能量

藉由一次又一次 Lab 裡的小實驗,累積一篇又一篇的討論和想法,讓開源、開放的數位科技成為推動社會的正向力量!

OCF Lab 為「Open Culture Foundation 開放文化基金會 (OCF)」規劃運作的資訊平台。
OCF 則是由開源科技社群集合創立的基金會,除了支援社群和相關專案,更以串聯開放源碼、開放資料、開放政府三大議題為核心,希望成為國內外社群和各個不同領域組織的連接點。

面對深入人類社會且影響越來越劇烈的數位議題,OCF Lab 希望能提供些為助力,分享、報導重要資訊。此平台由 OCF 獨資運作,且財源獨立並無與基金會支援的社群專案有交集,如果對於 OCF Lab 有任何批評指教,歡迎來信 lab@ocf.tw

INFO

OPEN ! 更進一步讓開源科技、開放文化成為社會的正向能量

OCF Lab 已經於 2022 年 4 月 30 日停止營運,網站預計維持到 2023 年 4 月。
本站所有文章皆為 CC 相關授權,歡迎持續取用分享。
請見『結束營運聲明

OCF Lab 由「Open Culture Foundation 開放文化基金會 (OCF)」規劃運作。
OCF 則是由開源科技社群集合創立的基金會,除了支援社群,更以串聯開放源碼、開放資料、開放政府三大議題為核心,希望成為國內外社群和各個不同領域組織的連接點。

面對深入人類社會且影響越來越劇烈的數位議題,OCF Lab 希望能提供些為助力,分享、報導重要資訊。此平台由 OCF 獨資運作,財源獨立且與基金會支援的社群專案無交集,如果對於 OCF Lab 有任何批評指教,歡迎來信 lab@ocf.tw 。

INFO